【十七大学习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 邓铸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7-11-19
  • 2770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金风送爽,10月15号,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该报告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主题,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同时又极大地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新思想、新举措。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认真的研读和学习了主席的报告,在研读过程中我将自己的经历和十七大报告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深有体会。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科学院很多同学多是来自农村,大家对自己的家乡都很有感情,同时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但在以前我们经常会为农村的发展感到困惑和苦恼: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国家经济水平上升了,而家乡的变化却这么小?为什么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就这么难呢?同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去外地城市打工,让农村的发展更加举步为艰,而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因此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康社会能否建成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这不仅会影响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建设,使农民真正富起来,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和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深化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对农村医疗体系进行改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的经济和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我的家乡来说,在这几年的改革探索中,乡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在我们村建立了全国第二大水泥厂:海螺水泥厂,为政府创造了很大的税收收入,同时将我们整个村的居民迁到了镇上,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在人口转移的过程中还积极安排村里的劳动力到水泥厂就业,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大家手里的钱多了,生活也更加宽裕了。同时村里还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对村干部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大家能够选出自己满意的干部,而村干部在工作上也非常敬业,处处为村民着想,比如村政务公开化,积极落实国家的取消农业税,为村民办理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同时还为60岁以上的村民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因此短短几年村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村里正在搞家家通自来水工程,大家都积极配合参加,出钱出力,而这背后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满怀信心。
 
我坚信农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在这次报告中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足见党在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十七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提出来的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和改革保障了新农村建设能够顺利的实现,虽然新农村建设改革和前进的步伐还很艰难,但我相信在以胡锦涛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邓铸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