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技自主创新】纳米的记忆

  • 王江宁
  • 创建于 2006-03-27
  • 3993
【内容提要】在高中曾经听过的一个有关纳米技术的讲座,曾勾起我对纳米的憧憬,然而科技创新的今天竟然把纳米推进了千家万户,这是什么原因呢?学会享受生活,这里的原因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我上大学前,都生活在江苏一个并不起眼小城市里,家乡的日子过得不很富裕但也不很清苦。小城总是像个牛车一样吱呀吱呀的慢慢的向前发展着,邻里乡亲每天也都悠闲地在小城里忙碌着。城里偶尔发生一些事也只是像往汤水里面撒了点盐,给生活提提味而已。不过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慢腾腾地向前进的小城,竟然也披上了高科技衣装,这话还要从去年说起。 2005年是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年份,在这一年,我大学四年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回报——我进入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涯。一进入这里,我好像就踏进了科学的殿堂,感觉人生焕然一新。如此的生活了半年,所接触的老师和同学个个似乎都沾染着科学的“气质”,连生活的的环境都充满了科技的气息,我完全被浓浓的科学氛围包住了!寒假回到家乡,颇有一点科学家的神圣感觉,看到什么东西总想和科学挂上钩。 如此一挂上钩,我发现家里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落后,原来这样一个小城市也笼罩着一层科技的薄膜。每天早晨,妈妈总是早早地打开她那宝贝收音机,一边做饭一边听里面的广播。广播中时不时地穿插着广告。其中一条特别让我感兴趣,那就是有关推销“纳米无烟锅”、“第七代纳米服装”的广告。广告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高中时代。 整个高中时代都被那些枯燥的公式,繁琐的试题,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充斥着,日子过得机械而麻木。高三的某一天,学校的领导们突然请来了一个南京大学的教授做报告。报告的内容就是介绍当时正热门的纳米技术。我和同学们都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崇拜跑去聆听那位教授的报告。那个时候纳米技术正在兴起,知道的人不多,当时正是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我们,在那个枯燥的日子里听到了“纳米技术”这个热门话题简直如醍醐灌顶,一下勾起了我们对纳米科技的无限憧憬,当时我恨不得马上就投身研究纳米技术。心里觉得纳米技术是那样遥不可及的东西啊,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形象代言词”!因此,接触到这样的报告的我们自然一个个都是心潮澎湃不已。 想到那场令人记忆深刻的报告会,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当时曾令我那样地向往过的“纳米技术”,现在竟然活生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就在我的家乡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城市中得到了推广,这真令人难以置信!自从我进入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后,对纳米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触到了许多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但是也万万每想到才大学四年的功夫,原本那么尖端的,那么鲜为人知的科学技术就已经普及到的平民大众的生活中了,真是恍然如梦。 有位同学现在做的是纳米技术相关的研究,我们近日曾讨论此事,她也如我般感慨科技的巨大成果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冲击。她正在研究纳米显象管,还给我讲解了纳米技术领域的种种成果。成果是丰硕的,因为如今社会上甚至科学界中,很多稍稍涉及纳米级别的成功或研究就谓之“采用了纳米技术”。同学的这番话给我一个警醒:纳米理论在迅速发展,不仅仅是物理科学工作者们在研究,其他科研领域在研究,甚至连生活生产领域纳米理论都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这种运用与实际结合起来,会在人们的生活的空间中无处不及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经典的广告词已经不止是可以用作商业宣传了,想想我现在身在的科学院中,科技创新又何尝不是这样?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什么事情做不到?好多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而已。正如那位做纳米技术研究的同学所研究那个纳米级别的显像管,其实就是对显像管的改造,就是一种将基础的纳米理论运用到显像管的研发工作中去的创新。再如我现在就读生态学专业,接触到许多纳米技术结合生态学技术的新实验思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似乎提到自主创新,人们总认为头绪纷杂,创造条件容易,开创新路难,难就难在怎么“新”上。可是仔细思考,真的有那么难么?想想“纳米无烟锅”、“纳米服装”,乃至还在研发之中的“纳米显像管”,甚至“纳米生态”,其实它们都是和我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空话,落到实处地说就是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正在引领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生活生产需要,科学技术就要有新的成果出来为之服务。如此这样想来,只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不足,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善于将科技运用在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科技工作者何愁没有创造的源泉?生活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真正服务于生活的科技才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 想来家乡“纳米无烟锅”的广告还在播放着,远方正在科学殿堂中孜孜不倦地追逐科学真理的我,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生活着的我。作为生活者的我不会去追究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高科技产品,我会好好地享受小城每一天的日子,细细地品味着悠闲的时光;作为科学工作者的我,则会铭记要睁大真理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和暇疵,即使回到科学氛围造就的科研城堡也会牢牢铭记,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能源源不断地从生活中攫取创新源泉;要热爱生活,因为拥有生活的人才会拥有创造力。 (作者:王江宁,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