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天天读】阅读年历·十一月

  • 新京报 (新京报)
  • 创建于 2010-01-12
  • 1914
《隐匿者》 (胡发云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有人说,不说出来的思考就是放弃思考,不说出来的悲悯就是不悲悯,不说出的批评就是顺从。以此为标准,胡发云是一个思考、悲悯、不顺从的人,他的这些特质在《隐匿者》这本书里皆有体现。在我们那些辉煌的历史背后,亦有不堪、亦有龌龊,经历过的人们大概不愿再回首,可是如果就这样放掉这些而只记录荣耀,谁又知道那些过错以后会不会重现呢?好在有胡发云、杨显惠这样的作者,这些记忆的提醒,有总比没有好。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俞天任著 语文出版社) 

 一个题材如果已经被太多人用太多方式叙述过、议论过、书写过的时候,当它再被提起时如何再能调动人们的好奇心与关注?大概从角度突破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俞天任深谙此道,写出了《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参谋”在历史中的作用也许被人们低估了。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日军这些参谋们,挑起了一个又一个事端……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 (远山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人民需要八卦,这八卦不光来自娱乐圈,事实证明,来自体坛的一样吸引人。作为率团征战五届夏季奥运会、两届冬奥会、参与指挥北京“申奥”的体坛风云人物,袁伟民愿意出面书写,真是太能满足人们的八卦需求了。书中有荣誉、有挑战、有责任、有质疑,也有所谓的揭黑。作为书写者,总是很难抛开其主观的个人情绪。阅读者除了满足八卦心理外,如果还能有独立判断能力,当然就再好不过。

 《中国工人访谈录》 (贾樟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很多时候弱势群体的存在,似乎也昭示着某个决策、某个历史瞬间,或者某种前进过程,只是他们的存在方式大都是被人们后知后觉。好在,还是有人愿意去进行这样的感知,并且用文字或者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贾樟柯是记录者中的一员,在《中国工人访谈录》中,100名被采访的工人只是当年参加“三线建设”背井离乡人群中的一部分。贾樟柯用自己的文字,让他们发出些许声音,至少可以让人们回过头来冥思,是谁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埋单”。

 《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著 上海三联书店)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文化的展望》都不是一本新书,作为上世纪中叶的著名自由主义学者,殷海光在分析中国文化时,会把中国作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待,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普世标准,这是不同文化的共同底线。在这个福柯所言“我没见过知识分子”的时代,殷海光的书至少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重返五四现场》 (叶曙明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你用“喧哗”也好,用“多元”也好,似乎都不足以一言以蔽之那个叫做“五四”的时代。这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历史上的异数,在主渠道上延伸出了数条河道。叶曙明所做的,就是在《重返五四现场》里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貌。书中既有对历史的梳理,如同纪实文学般具有现场感,也有对人物的刻画,重现酣畅淋漓的青春。那当然是个五光十色的年代,可每个人的出场与退场,也不过就在转瞬间。

责任编辑:新京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