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新和 范岱年

  • 范岱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 创建于 2013-06-11
  • 776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主编、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胡新和教授(1955-2013)于5月13日突然逝世。闻讯,我非常震惊,万分悲痛。

新和!你的家人需要你,你的学生和同事需要你,《通讯》杂志需要你,科学哲学学会需要你,我们大家都需要你,你不该走得这么早啊!

我最早认识新和时,他还是一个27岁的青年。1982年,他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专业(物理学哲学)的研究生。原定导师是何祚庥院士和我。后来,记不清因为什么事,新和冒犯了何院士,何院士就不愿再做他的导师了。所以,新和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答辩的。他的硕士论文是关于伟大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生平、科学贡献和哲学思想。1987年,以他的硕士论文为基础,他发表了“薛定谔科学哲学思想述评”一文(《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年第2期)。1993年。他发表了《徜徉在量子王国—哲人科学家薛定谔》这部评传(福建教育出版社)。1965年,我曾以笔名代山出版译著薛定谔的《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讲演》(商务印书馆),因为当时我是摘帽右派,不能用真名。本世纪初,北京大学出版社要重新出版这本书,又觉得篇幅太小,希望增加内容。幸好是新和帮忙,他翻译了薛定谔在1926年发表的关于波动力学的四篇原始论文,加上我原来的译文以及译后记,和他写的《薛定谔评传》,以《薛定谔讲演录》为书名出版(2007年)。内容比我原来翻译的小册子丰富多了。

新和在1985年就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后改科技哲学研究室)工作。从1985至1987年,他帮助我和邱仁宗教授组织第三、四、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89年原定在江苏无锡召开第六届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因故没有开成。1991年,我和邱仁宗都从美国回来,从1992年起到1999年 ,在新和的帮助下,我们又召开了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第九届广州会议上,我辞去了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职务,邱仁宗当选为主任,新和当选为副主任。在这期间,新和为主持北京科学哲学论坛,做了大量工作。在20世纪末,《百年中华学术大典(哲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约我写一篇“二十世纪中国的科学哲学”,因为我在1986年写过“关于我国科学哲学研究的粗略回顾与展望”(《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第3期)。为此,必须补充20世纪最后15年的材料,我又请新和同我合作,写出了“科学哲学在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一文。

2001年在内蒙海拉尔草原召开了第十届科学哲学会议。新和亲自写了这届会议的报道“再造科学哲学新世纪的辉煌——第十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侧记”(《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5期)。这篇文章既准确、全面地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和过程,又深情地介绍了在草原上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热烈氛围,并且表达了对我国科学哲学今后的发展的期望。他的这篇文章,对我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2003年到2009年,邱仁宗和新和主持召开了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科学哲学会议。在第十四届会议上,邱仁宗辞去了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大家一致选举新和为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在新和同其他副理事长的组织领导下,2011年又在大连召开了第十五届会议。今年8月,第十六届会议将在山东威海召开,完全意想不到,新和竟在会前不久就撒手而去了。在5月17日的告别仪式上,许多科学哲学同行都参加了,有几位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赶来,有好几位在发言时泣不成声,表达了大家的悲痛心情。

2009年底,新和任《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由于他的创议,成立了编委会,邀请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名学者担任编委,我与刘大椿教授任正副主任。《通讯》编辑部还和各地大学合作,分别召开准专题学术会议,仅我个人参加过的就有“辛亥革命与科学”、“科学社会史”、“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纪念”、“物理主义”等讨论会。通过这些会议,组织稿件。在他的主持下,刊物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上述工作表明,新和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哲学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而他的英年早逝,也可能与他的负担过重有关。

新和走了。大家只能化悲痛为力量,努力继续新和的事业,“再造新世纪科学哲学的辉煌”。

新和,安息吧!
                                                2013年5月30日于北京中关村

责任编辑:范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