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院长谈研究生教育:培养、造就一流创新人才
-
党委宣传部
-
创建于 2006-04-13
-
8090
2006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2006年院工作会议期间,接受了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访谈录”的专题采访。在访谈中,白院长强调了研究生院应该承担的使命、责任以及在创新工程三期中的工作重点,介绍了我院在改革招考方式、实施成本分担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谈到了作为导师的责任和对研究生的建议与期望。
研究生院要承担起历史使命,成为“三个中心”
记者:您怎么看待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时期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院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科院创新工程三期的推进中,应该承担怎样的使命和责任?
白院长:在正在召开的中国科学院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我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规划纲要》中明确写进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中科院的要求“四个一流”,即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而且胡锦涛总书记当时的原话是“更要出一流的人才”,所以,培育一流的人才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历史使命。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次院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中,我们提出了要继续加强“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结合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建设,发挥高水平科研和高水平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宗旨,完善研究生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在创新工程三期的建设中,研究生院要发挥对除中国科大外的全院研究生教育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作用,成为教学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研究生院在三期创新建设中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实施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统一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我院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课程,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综合的知识基础。
同时,研究生院还要充分发挥“两段式”培养机制的优势,促进各研究所和研究生院更紧密地结合。例如,鼓励和支持各研究所和分院领导在研究生院担任一些兼职,为落实“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提供组织保障;此外,研究生院还要促进全院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品牌建设。
在创新工程三期的建设中,研究生院的工作将会非常繁重。研究生院更名成立5年以来,在院党组的关怀下,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四个一流”的要求、与知识创新工程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希望能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迅速缩小。研究生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找出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进一步提升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承担起研究生院的责任和义务。
记者:由您牵头的“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组”已经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工作,您能否首先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白院长:根据院党组的部署,我院在2005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中科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立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组,5个小组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赴全院有关培养单位进行调研,又召开了4次研究组全体会议,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并向院党组提交了《促进科研教育紧密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院发展教育事业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我院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提出了推进我院教育事业新发展的战略举措。
这些报告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将用于指导日后我院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同时一些内容也已经被吸纳到研究生院创新三期建设的规划当中。
各培养单位须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记者:我院目前有10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您认为对科研机构来说,如何更好地处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生教育” 在研究所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白院长:对于大学而言,她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结合。对中科院这样的国家科研机构来说,则要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才。同时要根据我院的科技布局,及时调整教育布局,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各个研究所是我院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主体。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充分发挥研究所的作用。各所的领导班子必须要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也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到党政班子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规范制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研究所要加强研究生导师和专兼职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落实有关制度和工作条例,强化导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和职责要求,定期进行导师的经验交流和表彰,使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除此之外,各个培养单位的领导班子也要重视和加强教育干部的培养。现在全院教育干部的比例还是偏小,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院近年来研究生数量增长很快,如果讲大数,目前中科院在职在岗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队伍、离退休人员比例大致是1:1:1。目前,全院在读研究生有三万多人,因此也要适应规模的增长,相应加强专职教育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要着力开展四方面工作
记者:在创新工程三期中,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将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方面转移。我们将有哪些新的举措,来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白院长:根据创新工程的需要,研究生院更名成立5年间招生规模大约是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开始稳定规模,我院2006年的招生规模与2005年的招生规模已经基本持平。这是我们由扩大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要努力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培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体系。它涉及到课程、论文研究、导师、支撑条件和文化氛围等。从我们历年的生源质量来看,应当说是在稳步提高。在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之上,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措施。所以,首先在观念上,无论是研究生院还是各个培养单位,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本身,必须明确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其次,我们必须做好课程教学与论文研究的统筹安排,重点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要求,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我们要健全课程教学,健全研究生科研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撑体系。研究生院更名成立以来,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校园文化的氛围较开始阶段浓厚了许多。各种讲座、书法艺术类比赛、科苑星空BBS,都给校园增色不少;还有我们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经过几年努力,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第四,要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制度化管理,探索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最后,要建立起新的招生考录制度和三助制度。三助制度,我院提出的很早,但实际上落实不是很理想。
第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我们要在招生录取、课程考试、实验室实习、学术讨论、中期考核、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评审等各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为分流、淘汰机制的建立打下科学有效、公正公开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激励研究生们努力向上的竞争机制。
第三,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体系。这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招生录取质量、学位课质量、论文质量、导师质量、学位授予质量五个方面的监督上,其过程要体现法制性、民主性与服务性,要有制度的保证,要有师生的参与,要能真正服务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四,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反馈体系。上述几个体系的效果,我们需要有有效的渠道反馈回来,以便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这种反馈应当是一种多信号的反馈。比如开展教育评估,就要公布评估结果,要建立表彰激励的机制,并且要和资源配置包括经费、招生指标、学位点增设、学位授予等挂钩,要和研究所的整体评估相挂钩。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成为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之一。
中科院将逐步推进招生、学制等方面的改革
记者: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正在酝酿或尝试在招考方式、弹性学制、成本分担等方面的改革。您能否谈谈我院在这些方面的考虑?
白院长:关于招考方式的改革。可以说,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录制度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现在确实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招考管理及指标配置的高度行政集权化,考试科目的刻板性及内容的离散性,录取中重分数、轻能力,轻视专家意见,考录中的人才综合选拔标准失衡等等。我院在招考方式上也将进行一些改革,比如说要扩大导师选择和面试在录取中的权重,要建立起一种机制,杜绝社会上不正之风对录取的干扰,确保在能力面前人人机会平等。还有,要改革考试科目。除外语、数学、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考试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