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天天读】阅读年历·九月

  • 新京报 (新京报)
  • 创建于 2010-01-12
  • 1947
《午夜之门》 (北岛 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午夜之门》记载的是北岛这些年在海外遭逢的一些人和事,都是流浪者的故事,北岛写得极其细致,绣花般一针一线都十分清晰,他越是精细,越是从容,人生的离乱,在他的文章背后,被雕刻得越深入。相较于《青灯》的琐碎,《午夜之门》更加集力;相较于《蓝房子》的苦涩,《午夜之门》更加淡定。

 《一句顶万句》 (刘震云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刘震云如是说。小说前半部和后半部两个主人公的出走与归来,都是在寻找一个人说一句知心话。这样的苦苦寻找有意义吗?也许连主人公自己也说不清。

 《湘军崛起》 (谭伯牛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对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人们更多的把着眼点放在了太平军,而湘军要么被一笔带过,要么被赋予了相对负面的意义。谭伯牛著更愿意把这场战争中的双方都看成是失败者,因为战争结束后,国家没有发生更积极的变化。但是,他肯定了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个人品质,于是湘军在历史上似乎也有了一次正名的机会。

 《项塔兰》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著 华文出版社) 

 台湾作家杨照曾经撰文描述当代人对故事的态度,大意是说,现代人对故事的兴趣越来越弱,小孩子们再也不会相信那句“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更喜欢问“真的吗?”或者直接说“我才不信咧”。这或许便凸显出了《项塔兰》的意义,至少人们愿意相信里面的故事,哪怕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美]克鲁格曼 著 中信出版社)  

 作为萨缪尔森的弟子,克鲁格曼大胆宣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未远离,萧条经济学已重返历史舞台。克鲁格曼曾在美国经济一片大好时就警告过人们注意房价泡沫和经济衰退。此次的新版本加入了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关的三个部分,再加上作者新近获得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头衔,都让这本书无法被小看。

 《小岗村的故事》 (陈桂棣 春桃 著 华文出版社) 

 今天再提“包干到户”是觉得太老土了还是太久远了?可有些事就是因为太真实所以震撼人心。陈桂棣夫妇在30年后,用了200多个日子,采访若干当事人,终于重现了部分历史。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农村改革、以及小岗人为什么无力续写昔日奇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问学》 (余秋雨 著 山西师大出版社)

 2009年,关于余秋雨的口水和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但余秋雨的书,大家还是在看,这本《问学》是余秋雨与大学生的对话和讲座,内容是关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余秋雨讲文化,是他自《文化苦旅》以来一直的主业。

责任编辑:新京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