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新和

  •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 创建于 2013-06-13
  • 849

今天,对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对于中国科技哲学界,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极其沉痛的日子。我们大家的好同事、好朋友、好老师,科技哲学专业的杰出学者胡新和同志突然离我们远去,为我们留下许多未竟的事业和无限的哀痛。

胡新和同志,1955年5月17日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至2001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员、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2001年11月,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曾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社会科学系主任、《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工程研究》副主编、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

胡新和同志是我国科技哲学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他积极介入有关物质性质的哲学争论,借助物理学的当代成果,对传统物质观进行了批评,推动了对这一基本哲学问题的新认识。他从量子力学的前沿发展出发,揭示了传统性质实在论的局限性,对“关系实在论”进行了新的论证和阐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广泛讨论。他把基于“关系”的思路,延展到认知哲学和神经伦理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胡新和同志是我国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学领域杰出的学术组织者。他长期主持“北京科学哲学论坛”,组织“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参与并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长期参与并主持《自然辩证法通讯》的编辑工作,为学科发展贡献了毕生心力,为科学哲学在中国的成长、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胡新和同志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优秀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他协助学校参与了人文学院的建院工作,积极推进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担任学院负责人期间,组织申报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新闻传播学、法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和科学技术史两个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并取得成功。他担任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会理事,积极参与“论坛”重大活动的组织工作。他主讲的《科学哲学导论》等课程多次获得校级“优秀课程”。由他组织的博士生政治理论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十多年来,他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胡新和同志积极履行学者的社会责任,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提供学术支持。2004年,他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2006-2020)战略研究阶段的工作,是第十九专题“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专题组专家和专题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获得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胡新和同志的一生,是为我国科技哲学事业发展奋斗的一生,是为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的一生。胡新和同志胸襟宽阔,情操高尚,光明磊落,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任劳任怨,严谨求实,不愧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长期辛勤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终致突发心脏疾病。他的不幸早逝,是中国科技哲学界的一大损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大损失。

我们缅怀胡新和同志的思想情操和学术贡献,要发扬他的高尚品质和优良学风,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哲学事业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胡新和同志,安息吧。

责任编辑: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