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技自主创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

  • 孙亚梅
  • 创建于 2006-03-13
  • 3733
     【内容提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回顾历史,DDT发明促进了人类的农业、卫生医疗进步与发展,但同时,农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人类认识上的偏颇是造成科学技术作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科学得看待科学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书中提出来的,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变化。从最初的概念演变至今,创新主要包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种类型。创新在人类发展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了。在我国,从倡导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到提出“创新工程”,进而规划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反映了当代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历史性升华和时代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我们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致力于高科技技术研究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每一种新发现、每一项科技的发明,让我们显得如此伟大,我们为科技的进步欢呼雀跃,高唱着人定胜天;可是,我们又如此的幼稚,我们自己在为自己挖着陷阱,数十年后,才明白曾经的“伟大发明”,那不过是一场环境灾难的前奏曲。

    回顾历史,1874年,德国著名化学家蔡德勒(OZeidler)发明了DDT,1939年,瑞士人缪勒发现了它的杀虫作用,在1944年1月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战役中,DDT在几周之内为士兵中战胜斑疹伤寒流行病带来福音。经实践检验,DDT既是农业生产中战胜虫害的有利手段,同时又是医疗卫生中根绝传染病的良药。米勒也因DDT当时所显示的功效而荣获1948年世界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农药作为20世纪最重大发明之一,自发明以来就在人类农业发展、医疗卫生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农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高毒农药残留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的事实也无可争辩。20世纪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生物学家雷切尔女士在划时代名著《寂静的春天》里,描绘了一幅虫鱼灭迹、鸟兽猝死的阴霾笼罩的景象,死寂的罪魁祸首就是那项重要的发明“DDT”。

    类似的例子还有,塑料、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色垃圾”、“尾气污染”等词语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人感到恐慌。人类在思考:“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光鲜的社会,可是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感到不安呢?”

    科技本身并没有善恶,而是人类认识上的偏颇造成了科学技术作恶。我们也曾经无比自豪地说着“地大物博”。可事实上,地球并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而人类却没有看到物产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也没有看到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部直接或间接、近期的或长期的影响,故而造成了困扰整个世界的普遍的环境问题。即便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对当代人及后代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当多的国家或地区,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仍然在“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继续发展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技术,从而给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皮将不存,毛之焉附”决不是危言耸听了。

    大量资源的浪费甚至废弃,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各国加快本国科学技术的生态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每项科学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来。

    可持续发展有多种定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于1992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同。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它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用一句很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目前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所接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持续发展指引我们人类从盲目走向理智。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目前我国正在为把这一人类的共同理念变成现实而努力奋斗。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一定要谨记,技术如同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整个人类与地球的生存与发展,所肩负的科技开发和创新活动要有正确的方向,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要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不能盲目科研,再重蹈覆辙,让历史悲剧重演。

    想起了我在博士入学面试时,导师问我为什么报考环境管理专业,我回答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根本的解决,不在于有什么技术能够消除污染、有什么工程能够保护生态。最关键的是要在污染产生之前就消灭污染,环境管理的核心就是要调整人类行为活动,让社会与环境发展和谐统一……”我想,人类、环境、生物和谐共存,是每个人的愿望。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科学技术创新,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通过全人类共同的行动,调整不合宜的发展行为,共建美和、和谐的家园!

    (作者:孙亚梅,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专业)
责任编辑:孙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