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与我】放飞梦想

  • 白晓永 (征文)
  • 创建于 2007-11-12
  • 5204
 
“秋风送爽云天高,群英聚会京都笑”,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欣与畅想。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十七大召开了,我兴奋不已的同时不禁问自己“我作为21世纪的中国科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回想几年来走过的路,我不否认自己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学会了宽容。但是,自己在973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研究项目中学到的更多,因为我深切地感到了党执政为民的方针路线在短短的几年之中给我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攻读研究生以来,我一直在从事西南喀斯特山区荒漠化的研究,这是最让我引以为豪的事!因为我从中可以直接了解、研究、帮助和扶持中国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喀斯特山区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一项多么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啊!
 
在研究中,我见证了石漠化正在吞噬着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在研究中,我见证了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在研究中,我见证了石漠化让很多本已穷困不堪的人更加贫穷,成千上百的儿童流离失所;在研究中,我见证了石漠化 “地球上的癌症” 之称并非空穴来风;在研究中,我更见证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喀斯特地区各族人民顽强地与大自然拼搏奋斗的精神!
 
入学之初,在野外考察和采样过程中,我已数不清多少次把自己的积蓄,拿给那双双闪着梦想与希望眼睛的小学生;我已数不清多少次离开那贫穷土地时路边站满给自己敬礼的小朋友;我已数不清多少次看见那贫困辍学、背着比自己都高的背筐山上放牛的孩子;我也数不清自己都少次落泪,数不清问了自己多少遍怎么才能让这贫穷的土地富裕起来……
 
当时,我只是钦佩这群生活在喀斯特贫困山区人的伟大与顽强,在思索“在生命的过程中,有轰轰烈烈的伟大,有朴实无华的平凡,有义无反顾的执著,也有大起大落的悲壮”。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把握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带领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奇迹。几年来,我惊奇地见证并参与了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科技攻关努力下,通过在喀斯特地区选择耐干旱、耐瘠薄、速生和抗逆性强的花椒、金银花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使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国家相继也免除了农业税、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及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等,使人民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七大前夕,我有幸参加了40多个重点县市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与项目建议书”的设计、研究,能充分意识到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新世纪工程,石漠化能否得到科学有效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整体进步。
 
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再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将来的治理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正如哲人所言,“不要等夜幕落了才上路,不要等山洪退了才登途,不要等冰雪化了才说爱,不要等风浪停了才出海,不要等月儿圆了才相思,不要等墨汁凝了才写诗,不要等朋友齐了才饮酒,不要等弦儿断了才放喉,不要等眼望穿了才落泪,不要等头发白了才伤悲。”
 
我们不可否认在前进路上还会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但是我们坚信:“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作为21世纪的中国科学院一名普通博士研究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博学笃志 格物明德”,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献身这样崇高、伟大的事业,我无怨无悔!我满怀豪情、放飞梦想,因为我深知青春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作者;白晓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所在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责任编辑:白晓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