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博士合唱团西部行:结万人缘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8-22
-
5165
合唱团演出,歌迷是一堆累一堆。
在西安,授时中心的同学还专门从数百公里以外的临潼赶来。问及缘由,她们曾经也是院合唱团的成员,拿过奖的,还顺便把师兄同学都拉过来,感受合唱艺术。
在杨凌,舞台正对着马路,吸引小城无数居民驻足观看。还有一个位接小孩的父亲,一时来兴忘了自己的重要任务。最后,被妻子揪着回家。
在西宁,一位同学拿起摄像机,记录下这美妙的音乐之夜。我以为是做宣传的。上前一问,居然是自家私用,全为己摄,留下纪念。
在兰州,一位实验原子核物理方向的老师对我说:“合声太美了!”接着,又打听起团员的详细情况。
在乌鲁木齐,人山人海,供团员休息的座位也做满了观众。其中,还有几位前来生地所参加学术会议不懂中文的外国专家。
合唱团高歌,情义是一浪高一浪。
在杨凌,团员们为水保所老师和同学临时加唱两首,得到在场所有师生的掌声。
在原子城,团员们受“两弹一星”科学家们鼓舞,齐站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放声歌唱,引来无数牧民口哨和牦牛小羊。一旁的游人还不停的夸赞:“科学家搞艺术也是一级棒的呀!”
在黄河母亲旁,团员们又一次为她的雄浑不屈放歌,悠悠感恩母亲情溢过了河岸,飘浮上空。一旁的游人又一次为这悦美的和声赞叹。
在兰州某所里,团员们站在台阶上,为星期天还在岗位上工作的科学家们献歌,感动的目光又一次出现。
在乌鲁木齐南山天文观测站,团员们站在中国科学院最西北端点的25米射电望远镜下,为坚守在海拔2080米、饮食基本靠地面补给的科技奉献者们激昂献歌。从他们的目光里,我看到了浓浓的鱼水情。这歌声高远悠扬,数十雄鹰盘旋而来。
之后在乌鲁木齐天文台,马上就要赶火车的同学们不顾时间紧迫,高歌四曲,赢得当班师生的掌声。在这之后,他们是跑着赶回了招待所……
合唱团内部,故事也是一个接一个。
“老船长”马石庄教授,带着“大副”孟幻和“二副”孙朝阳,驾着炮舰,在《海港之夜》中驶向远方;
现任团长刘红雨老师,带着一群小《燕子》,高高兴兴《回娘家》;
“老白”白云翔,总是《等你到天明》,四处《赶牲灵》般寻觅他的《阿拉木汗》牌手机。最后不得不利诱《波洛维茨少女》帮忙寻找;
“木木”孟幻,经常在《半个月亮爬上来》时,为《猎人》们献出自己“省优、部优、国优”的《雕花的马鞍》(自己的大腿)当枕头;
罗卫军也不忘在《苗寨六月六》里,跳起炫目的《青春舞曲》;
团长夏添,总能在《飞来的花瓣》中,找到最美丽的那一朵,把它留给合唱团参观学习过的每一个地方(题词)。………………
整个合唱团,就是一个《欢乐的那达慕》!!
万人缘份越结越深,一个字,喜!
(未完待续,记者方晨)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