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实践”征文】《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 崔林林 (“读书与实践”征文)
  • 创建于 2010-09-03
  • 1051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我读了三四编这本书,每一次读到动情处,自己都禁不住的落泪。有语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呵呵,后面还有半句——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本书讲述了那个特殊背景下,那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恩怨情仇。让我痴迷,让我心伤。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第一次看到是在我朋友的书桌上,当时还在高中。只是听好友(富强)说:这本书很好,很感人。而我得到这本书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打开了“它的心扉”。我很怕读很厚的书,因为我读之前就害怕自己读不下去,对这本书的感觉也是这样的。但是,但我读了前面的简介时我就感觉怪怪的,知道正本书的实物线索可能是玉。故事的发展也如同我刚开始的想象一样,所以我就想自己一探究竟。可能是出于好奇吧。

书的作者是霍达,一位优秀的女作家。我在这里要说一下,刚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脑海里产生的第一感觉是她是个“男的”。然而当读到冰心先生做的序的时候我知道我错了: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因为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而下面的话更让我感觉到了这是一本好书: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的确这些文字很切合这本书,在这我的话就显得极为无力了。

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韩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梁亦清收留的孤儿。为了师傅临终的遗憾,也为了他自己爱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成了连理,并成了梁家的主人。随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和他师傅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这一行业的顶尖地位。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他心爱的玉,他背井离乡,携带了他的全部玉器来到了英国。而战争的硝烟同样弥漫到了英国。在痛苦与绝望中(由于梁冰玉身边发生了很多令人痛苦的事),韩子奇与相依为命的梁冰玉相爱了,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还是为了玉,韩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带着女儿,守住了他的玉,继续做着玉的奴隶。然而,梁君璧在战乱的年代一直在家等待着韩子奇和自己的妹妹梁冰玉的归来。可是,往往造物弄人,偏偏韩子奇和梁冰玉相爱了而且还有了韩新月。昔日相亲相爱的两姐妹成了情场中的敌人,昔日相敬如宾的夫妻却在此时反目成仇。喜在此时,悲亦在此时。而新月则成了这场恩仇的牺牲品。

六十年代初,韩新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西语系,也就是她亲生母亲梁冰玉曾经就读过的燕京大学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轻英文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新月,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却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励下,新月勇敢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即使病魔缠身,她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着。想着等到病愈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园。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新月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她微弱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和楚雁潮的真挚爱情也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在这本书里还提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梁冰玉写给韩新月的那封信,这封信我自己也抄了两遍,感觉很真实,同样里面藏着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爱......悲剧很美,犹如维纳斯的雕像一样可以说是不完美的完美。

和新月的坎坷命运相比较,想想其实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满足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社会,有父母的疼爱,更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当看到当新月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学习她所钟爱的英文时,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要学习的地方吗?人啊,是应该学会满足,正所谓知足长常乐,当经历了生离死别,当看透了悲欢离合,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放弃看似重要东西。因为放弃更是一种美,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知足常乐的过程。

作者是在用心来写这本书的,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其中的思绪犹如导游一样一点点的讲述着其中的故事,我想至少那时我感觉到的东西是美丽的。下面就让我以刘白羽先生给这本书做的序中的几句话来结束本文吧:读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骇,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钩心,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功力而赞叹。

(本文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读书与实践”征文   优秀奖)

 

 

责任编辑:崔林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