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新和 吴国盛

  • 吴国盛 (吴国盛 )
  • 创建于 2013-06-11
  • 751

昨天(5月13号)下午5点多刚从学校回到家即收到柯遵科的短信:“胡新和老师过世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遂马上打电话给柯遵科,证实了这个令人悲痛的不幸消息。我给几位学界同行发短信“我很难过的告诉你们一个极其不幸的消息,我们亲爱的兄弟胡新和今天中午永远离开我们了”,他们都不相信。几天前,他还打电话让我去参加上周五下午的博士论文答辩,我因为有事不能出席,未料竟然错过了最后一次聚会。我陷入了长久的悲伤之中。

我应该是在1983年9月在北京香山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上第一次见到新和的,1985年5月再次在香山召开的“自然辩证法青年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上熟识。1986年7月,我从北大哲学系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工作,与新和成为同事,直到1999年我调回北大。80年代中期前后,有一群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聚集在《爱因斯坦文集》的编译者周围,思考和争论科学与哲学、科学与中国的未来,新和和我也活跃在这个“爱因斯坦学派”之中。《自然辩证法通讯》是我们的学术阵地。新和生命的最后几年担任这个杂志的主编,试图恢复《通讯》昔日的辉煌,但壮志未酬身先去,长使同道泪满襟。

新和追随范岱年、邱仁宗先生,致力于中国科学哲学学术事业的发展,据我所知,他差不多参与了1983年以后历次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在2009年武汉召开的第14届科学哲学会议上,他被选为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头脑清楚、待人宽厚,性格乐天、讲话风趣幽默。他营造了中国科学哲学界积极向上、活泼自由的学术氛围。第16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将于今年8月在山东威海召开,我真的难以想像,没有新和的这个会将如何开法。

我和新和相交多年,他是宽厚的兄长,是配合默契的同道。我们一起开过无数的会议,张罗过无数的学术活动,可是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能欢聚。新和匆匆一别,中国科学哲学同仁痛断肝肠,留下不尽的哀思。


 

责任编辑:吴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