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之我见】仝新利:为知识创新工程保驾护航

  • 征文
  • 创建于 2007-05-11
  • 3041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科技界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全面展开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明确了科学院科技工作的方向,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承载起了改革和创业的双重责任;同时,作为培养研究生的重点单位,中科院系统的创新教育工作是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应地,“创新教育”便成了知识创新工程不可缺少的“保驾护航员”。 创新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是科学技术与时代精神融合的过程,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需要及时的、多方面、多渠道的拓展思想和理念。在研究所的创新教育中,除了学习和科研工作外,还要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思想、价值导向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大连化物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在实施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将创新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开展教育时,不仅吸取、体现了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院风的精髓,而且提出和发扬了“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的“所精神”,从而使得创新教育逐渐走向合理与完善。 在开展创新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所里的人事教育处和研究生会紧密围绕着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适时提出了规划和措施,发挥群众组织的教育职能,调动起积极因素,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创新教育环境;各研究室之间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催化论坛”等学术报告也成了“化物所三期创新工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所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院工会和研究生会组织的运动会、文化广场活动、组织科研人员观看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以及乒乓球、篮球、足球比赛等,得到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在不知不觉中向“创新教育”已开始大跨步前进。 具体的讲,大连化物所在创新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了各项措施: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教育机制,保证研究生基础教育的顺利开展。化物所的硕士课程都依托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组织全体研究生进行基础课的学习,博士课程则主要由研究所的一批高素质的专家导师进行授课和讲解,其间穿插一些国外学者的专业学术报告等,使得研究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了解许多从事科研的方法和准则,从而树立起科技创新价值观。 二、 弘扬化物所精神,凝聚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力量。不同研究室之间通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研究室的交叉学科合作,建立起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依托的学科发展平台,形成了各学科之间的良性合作发展的局面;比如,我所的催化和分析学科是传统的强势学科,一直以来都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近年来,有机学科和精细化工专业于催化、分析的带动下也异军突起,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高水平论文。 三、 加强职能部门与研究室之间的互动关系。职能部门与研究室之间是一个管理与被管理、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我所的行政职能部门和各研究室之间关系紧密,日常事务进行沟通迅速及时,并且每个研究室都分配了一名行政人员协助研究室负责人管理学生和职工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借助于研究生会与各研究室的研究生分会,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在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和签订项目等方面,各职能部门都能做到及时、周到、热情地和实验室相关人员共同商讨以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研究人员在申报成果方面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 开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以创新精神、科学思想、价值导向、伦理道德、爱国情怀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涵。我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创新教育的工作聚焦在培养高素质研究生和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上。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报告会,明确了我所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确立了具有我所特色的创新理念,形成了具有特色和传统优势的创新教育体系。另外,我所多次组织全所职工和学生进行文化理念的学习和交流,聘请了一些知名教授,如何祚庥院士等来所进行人文、科技等方面的报告,受到了不错的反响和效果。总之,通过园区文化的建设,达到物质的外观表象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以促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新教育也应该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当前,知识创新工程正处于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国科学院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也对创新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大连化物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和落实了“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综合培养,不断提高”这一新的科技教育观,使得创新教育工作能更上一层楼。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连化物所的知识创新工程将在创新教育工作的“保驾护航”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仝新利,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