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国际学术交流看我校更名

  • 管载麟 (党委宣传部)
  • 创建于 2013-03-05
  • 568

今年6月27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我校这一重大举措,是落实中国科学院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战略使命,是加强立院之本、夯实兴业之基、汇聚发展之源的重大机遇。

我校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直属、具有教育事业法人地位并独立运行的高等学校。迄今,我校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已为国家培养了4.7万名博士、5.3万名硕士。

查阅校史档案,我们了解到,1979年5月,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应邀来华访问讲学。从这份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档案史料中发现,我校建校伊始尽管办学条件极其困难艰苦,但仍明确呈现出了当时科学院研究生教育“院所融合”的特色,并且面向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一流高校,引领示范,走在前列,是先行者和开拓者。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建校时就具有高等学校的法理地位和本质属性,因此今天更名为“大学”更是英明决策,名至实归。

历史回顾

1979年3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我校前身)学术交流联络处向科学院外事局报告国际学术交流有关工作。当时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谈镐生研究员邀请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来华访问讲学。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钱三强批示,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来华访问讲学由力学所商研究生院共同接待,并到研究生院讲学。同时,明确指示当时研究生院外语教学奠基者李佩先生参与接待交流,因为李佩先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学工作期间曾经与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教授共过事,关系较熟。

3月29日,科学院外事局发文《关于美国学者威廉·西尔斯教授夫妇的接待计划》{(79)科外字1058号},表明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院长,国际流体力学权威,是当时国际顶级科学家。他主编了普林斯顿“高速气动力学和喷气技术”、“流体力学年评”等丛书。学术论文有《机翼非定常运动研究》、《旋翼流场研究》、《偏航柱体边界层理论》等。西尔斯教授将于1979年5月5日至6月10日在华讲学访问。

文件下发抄送至外交部、外贸部、北京市公安局、广州海关等部门,指示上海分院、广州分院参与迎送接待,并且面向国内北大、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一批一流高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当时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就呈现出“院所融合”的特色,引领示范,走在前列,是先行者和开拓者。同时无可辩驳地体现了我校建校时就具有了高校的法理地位和本质属性,因此今天更名为“大学”更是合理合情合法,更合乎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交流访问

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教授在华讲学期间,先后举办了7次大型学术报告,4次学术座谈,访问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我校前身)、力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当时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必须有核发的听课证,才能聆听科学大师的报告。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教授还参观了天安门、故宫、长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启示

9月6日,在我校更名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白春礼校长给我校起了一个响亮的简称:国科大。同时他凝练了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对照我校这份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档案史料,我个人的认识是:

一是标准提高。我校不再是研究生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标准,而是国科大“国际知名”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也切合了科学院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2020的总体战略规划。

二是内涵升华。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或联合培养,更深的宗旨是要放眼国际舞台,参照国际通行观念和标准,实现各类指标,契合国际通行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评价体系。

三是措施得力。在我校日益扩展的国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先行着力办好已经开始招生教学的中丹学院。整合中丹双方的优势学科,建设关注交叉学科、前沿学科,以教师英语授课、学生同班上课、双导师制、双学位等为特色,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为基础,采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科院科教资源优势,尤其是要注重整合研究所的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步伐,营造多元的国际化学术氛围,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借鉴中丹学院建设成功经验,逐步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统一履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和教育培养等职能。起点要高远,基础要夯实;谋划要周密,保障要到位;师资要优质,管理要高效;目标要明确,品牌最重要,我校力争以国际一流办学标准,用五到八年左右的时间把国际学院办成独具特色、国际知名的学院之一。

责任编辑:管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