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一定见过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至美景致,或是已亲历春秋,感同身受,又或是正心驰神往,欲结机缘。
但是,不知你是否见过,朝阳从雁栖湖畔初生,湖面荡漾起璀璨又温暖的涟漪;不知你是否见过,在冷冽的晨风中,烟囱招摇着吐出白烟;不知你是否见过,熟悉的校园小路,在十秒内走遍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叶子绿了又黄,直至雪白尽染;不知你是否见过,未待你挥起衣袖,大朵的白云已翻腾奔涌朝你缱绻而来。
400&&300&&0&&a2a4fd73-22ea-4056-868e-c2dc225e530c
▲ 《国科大之美》摄影短片
(曾获第三届校园文化创意大赛文化创意类一等奖)
也许,你未曾留意,国科大日落时的云霞万丈,暴雨中的轰雷掣电,夜幕中的流光溢彩和蔚蓝夜幕中划过钟楼上空的绚丽星轨……不知你是否想象过,将松弛的时间极致压缩,腾空而起以另一种视角注目国科大是怎样的心境。
摄影短片《国科大之美》,历时 2 年积累,使用延时拍摄、无人机航拍等摄录手段,将 10000 余张/条高清影像作品细腻处理、精心剪辑,720 度呈现国科大之美。
《国科大之美》出品自映画团队,它是一支由八个国科大在读研究生自发组成的摄影爱好者队伍。7 只单反相机快门的每次按下、松开,1 架无人机的每次腾空、降落,都承载着团队 8 个小伙伴对学校的热爱和依恋。
你也许在校园里见过他,只是你不认识他。他常常一个人、一个背包、一个单反相机、一辆单车,穿梭于国科大的每一处精彩进行时。
“《国科大之美》与其说是一部摄影短片,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短片,它不仅记录着国科大的美景,我们其实也想用镜头记录这个校园的变化和成长”,龚则周说,“其实我就是个研三的老果壳,在这里待久了,对学校有感情啦!”通过拍摄,龚则周和他的小伙伴们抒发和倾诉着作为一名 UCASer 的真挚情感。
一座桥
短片开篇,映入眼帘的“国科大桥”是连通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西两区的一座桥梁,横跨 G111 国道,全长 160 米,是国科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学生常行色匆匆地来往东西区赶着上课,偶尔也会情不自禁驻足桥上,或静眺远处的山峦和静卧的长城,或感受夜色中的车水马龙与霓虹灯的曼妙。
以正常步速,从西区桥头走到东区桥头需要 1 分 58 秒,但实际上,通常没有人会走到桥的尽头,因为大家只是往来东西校区,自然在台阶处就会匆匆转向。
“这座桥,我足足走了 1 个小时,拍了近千张照片,从尽头走到尽头。” 龚则周说。
那是一个冬天,龚则周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却带了一副很薄的线织手套,因为要保持灵敏使用相机。“我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均匀地走,不能停下来,因为云在动,一停顿就不连贯了。北京的冬天啊,你知道的,整个人都冻木了。”他边说边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搓了搓手。
大范围的运动延时摄影,需要让焦点始终保持在一个点,虽然这是很难控制的,但只有控制好了才能使图像更加平滑。仅“国科大桥”片段,后期就需处理近千张照片,一张张地对齐才有了翻卷奔涌的美妙“流云”。
这是龚则周在学校里拍照次数最多的地方,“因为雁栖湖的天太蓝了,云太美了,想要永远记住这种感觉。“
两首歌
不像很多人以为的“先做好视频,再配乐”,其实音乐是先确定的。
“我有一个轮廓。”龚则周说,“片子没有旁白也没有字幕,所以要用音乐去奠定视频的感情基调,从音乐中自然连贯地感受到画面和力量,感受到艺术和感情是相通的。”
短片使用了两首纯音乐作为配乐,《Oblivion》和《Becoming a Legend》,前者空灵辽远,像涓涓的溪水把小船上的人越推越高,到 2 分 30 秒起,情感渐渐浓稠厚重,像炽热奔腾的岩浆烧灼得人要跳起脚来,以一种俯瞰的角度抹出一层磅礴。
“有时候在手机里听着歌,刚好又会播放到这两首。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在做什么,当声音通过电流奔到我耳边的时候,这个片子的画面就会自动在我眼前播放,而在这里的几年时光,骑着车子穿荡在雁栖湖畔的情景就会突然跳到心上,像突然打开汽水瓶的那一刻,“嘭”地一声响,你知道吗?”龚则周问我。
现在还没有毕业,不知道在毕业之后,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到无处遁形呢?像突然攫住记忆中的一根长线狠狠一拽,所有的 UCASers 都被打上了国科大的烙印,在心里。
四季轮回
影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条小路对国科大的学生们一点也不陌生,这是东西区学子从住宿区去上课的必经之路,平均下来,每人在雁栖湖集中教学的一学年里至少要走 800 趟,走过暗香疏影的春,走过茂盛葳蕤的夏,走过天高云淡的秋,走过白雪皑皑的冬。
如果脚印有实体的话,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密布重叠一定蔚为壮观。还记得吗?担心快迟到了背着书包一路小跑的你?或者是陡然降温拉紧了外套和同伴边聊边走笑得无比爽朗的你?又或者是骑上单车,轻轻捏上车闸,滑下校园里斜坡心中暗爽的你?
随着镜头的推进和拉远,我们仿佛能随着龚则周的镜头奔跑起来,呼吸也渐渐急促,在 10 秒钟内,从白昼到夜晚;在 10 秒钟内,道路两旁的树木叶子从翠绿到鲜红再到枯落,已历经一年的轮回。
“延时摄影指将单个静止的图片串联起来,得到一个动态的视频,素材积累了 2年,不记得也不曾刻意记过数过拍了多少张,拍了多少次,只记得硬盘里已经存了 1T 的素材,工作量非常大。不过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耐心,这和做科研是一样的,要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纯真的喜爱,当你抛开一切外在的影响后就一定能做的很好。”
短片第 5 分钟,礼堂前空荡荡的小路上有一个男孩的身影,他在路的正中不动,而镜头则被倏忽拉远直至悬空。这个正在操纵无人机的男孩就是龚则周。他抬着头望着空中的无人机镜头,夜色中他的脸模糊不清,在他身旁的一排树木都绕满着黄色的小圆灯挂,像一串串落下人间的星星,明亮得很。
还没有的七个字
“这个片子‘过时了’,不对,是‘绝版了’!”
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短片中的国科大钟楼上还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七个字,也会发现雁栖湖校区的植被在一点点变多,夜幕下的校园在一点点变亮。“学校在和我们一同成长,我刚好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了”,龚则周把短片的进度条暂停在钟楼上指给我看。
短片中出现的人,有的已经毕业了,有的已经回到分布在全国的 114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科研实践了,有的甚至都没发现自己“上镜了”……但每一个人都曾将自己青春里灿烂的时光永远保存在这些光影中,就好像你我都在不知不觉中和这座学校缔结了深厚的情谊,这是“绝版”的片子,也是“绝版”的岁月,是不可改变的“青春”。
“这不是一份完成就好的作业,而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作品。”
这部短片龚则周修改过近 30 次,他说,成长是一个不断更好的过程。
无数星星
如果问龚则周为什么要拍这个短片,在拍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与感受,他会低下头琢磨一会,然后很认真诚恳地回答:“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自然而然。”
龚则周心情好的时候会拍上几张照片;心情不好,比如做科研写文章卡壳了,也会去拍几张放松心情。“摄影对我来说像油盐酱醋一样,是生活的调味剂,我不会吃一道叫做“油盐酱醋” 的菜,但正是这些让每道菜都有滋味,它们是一道好菜的关键。” 他说。
云动起来是需要风的能量,星星的移动依靠引力能,闪电的能量则来自云中的电荷能量。在《国科大之美》的片子里,有流云,有微风,有星轨,有闪电,有湖泊,有树木……在龚则周看来,大自然非常神奇,观察的人可以从中获得正能量,会因为美的景色而感动欣喜,如果能够记录下来传达给更多人就更值得欣喜了。
短片中拍摄的星轨让许多同学都赞叹不已, “这不是假的,是真的!”这句话龚则周已经解释过许多次,他说几乎看过片子的每个人都会问,以至于他已经形成了反射。但他也说,短片的所有素材都是真实拍摄的,但在剪辑过程中也运用了多种后期手法,有些镜头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他还会去不断修改和完善。可以的,这很“国科大”,求实严谨,精益求精。
蔚蓝的夜幕中,星星划过的明亮轨迹就与国科大钟楼交相辉映。这种美不仅是好看漂亮,而是会让人陷入深思。一位观看短片的 UCASer 情不自禁地按下了“暂停”键,将这一幕定格看了许久。“怎么说呢,科学像是浩瀚的宇宙,有无数闪烁的星星值得永远探求与追寻。你看这星轨好像就“悬挂”在钟楼上,真的是来到了国科大,就来到了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幸运。呃,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啦”,他皱了皱眉头似乎还是没找到最合适的形容词,于是边笑边拍拍胸口,“你能把这张原图给我吗?我想当壁纸。”
龚则周今年研三,明年他即将离开国科大校园,这部《国科大之美》是他在这里的第一部作品,但肯定不是最后一部。也许明年,在不远的将来,他和他的映画团队还会为大家带来什么“绝版”体验?谁又知道呢?满怀期待……
后记:一个太阳
龚则周的朋友东哥约他去雁栖湖边逛逛,湖畔岔路旁有个一米多高的矮墙,矮墙后面是一丛自由生长的芦苇,下午四点半,夕阳的余晖均匀地打在芦苇上,是一片毛茸茸的金黄。
“我们要过去拍吗?”他的朋友问到,话音未落,龚则周左手护住相机,右手一撑已经翻了过去。他半蹲着,在一株芦苇前对焦半晌,背对着他的朋友喊道“我计算过的, 这个时候,这个位置,这个角度!对面山顶上会有一个太阳,你快看!”
“我已经习惯了,每次出游,他都会随时进入摄影备战状态。”东哥说着掏出手机,拍了一张他蹲着的背影, 而从手机屏幕中看去他的头顶上正好有一个太阳。
▲ 龚则周,《国科大之美》负责人,映画团队主创成员,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 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