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既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同时又是上市公司董事长。
他曾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颗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这枚芯片凝结了中国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束了国外在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领域的技术垄断,使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零”的突破。
他曾受命负责研制 “曙光”系列计算机,其中“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达100万亿次,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研制超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强国。
他就是李国杰院士,一位出身平凡但屡创奇迹的不凡智者。
4月13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李国杰院士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大讲堂,将提交给中央和国家领导的高层智库建议为核心内容,为科苑学子做了一场题为《新经济,新技术,新人才》的报告,整场报告立意之前沿,内容之深刻,无不体现出李国杰院士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对当今大学生的殷切期盼。
在报告中,李院士对今后几十年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而“信息经济”在未来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至关重要。李院士预测,信息技术将是未来15-20年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技术将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报告的最后,李院士特别提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发展新经济需要新型的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还十分稀缺。据调查,我国22个行业900套大型工业控制系统几乎都是国外厂商提供的产品,特别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外商就占了94.34%的份额,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我国工控领域的人才与技术积累太差。
李院士还引用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观点:“当一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转向做金融的时候,国家肯定出了大问题”。他指出,学生阶段不能太过于功利,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学以致用”。要高度重视培养学习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的本领,要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一个时代根本性的变革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所带来的人的素质进步。一个时代的人文素养体现在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在微信不离手、数字化信息铺天盖地的年代,辨别信息真伪的批判性思维十分重要。当今的大学生、研究生不仅是信息时代“原住民” ,而且是人类信息文明的创建者。
报告结束以后,李院士在题词簿上向国科大学子寄语:“勿问成功秘诀,只须砥砺前行”。他语重心长的说到:“现在的社会上的人太想成功了,大家都想得到成功秘诀。”成功本身是件好事,但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所谓“成功人士”又有几个?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要有颗平常心。“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社会自然会认可你所做的工作”。成功之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名与利,谈到这里李院士说到:“我相信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初是以得诺贝尔奖为初衷进行科学研究的,我也相信如果以得诺贝尔奖为初衷进行科学研究的人,他一定也得不到诺贝尔奖。”“名和利只是认真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之后所带来的副产品”。
李院士的这些体会和其个人经历不无关系。李院士在北大时学的是物理学,因为“文革”,他没能完成学业就被分配到贵州军垦农场,后来被调到家乡的无线电厂做电镀工。他有十分旺盛的求知欲,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计算机原理和技术。那个时候的李国杰院士肯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自己研制的计算机和芯片能让一个国家如此的自豪。正是李院士不慕虚荣,认认真真把自己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作为国科大的学子们,我们选择了这里就是选择了科研作为自己今后人生的主旋律,而科研路上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每当彷徨时请大家记住:勿问成功秘诀 只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