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权威评估报告在国科大发布

  • 肖洁 (中国科学报)
  • 创建于 2019-08-23
  • 2302

    这里耸立着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是亚洲十大河流的源头;这里支持着超过2.4亿丘陵和山区居民的生计,也滋养着其下游的16.5亿多人口;这里为19亿人口带来了必要的资源,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及灌溉了亚洲粮仓的水资源。

  这里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世界上最贫穷和最受忽视的地区之一。

  针对HKH地区的第一个权威评估报告

  8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玉泉路校区举办的泛第三极环境评估国际研讨会上,中外学者齐聚,一本厚厚的新书《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报告》也同时正式发布。

  《中国科学报》记者翻开介绍这本新书的小册子,第一页上就写着开头所述内容,还有这样一句话:

  “这里是地球的脉搏。”

  这样说,是因为这里处于世界之巅,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先感受到气候变化,其影响则传导到全球。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报告》由来自22个国家、185个组织的350多名顶尖的HKH研究人员、实践者和政策专家共同编写,以评估HKH的现状和前景,并于今年由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而HKH地区监测和评估项目是由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协调开展的一项持续多年的综合科学政策倡议。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全长3500公里,横跨8个国家,从西部的阿富汗跨过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尼泊尔、不丹以及孟加拉国,延伸至最东端的缅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系统之一。因为拥有除两极以外最丰富的冰储量,这个地区也被称为“第三极”。

  ICIMOD总干事David Molden作了题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报告〉及主要结论》的主旨发言。据介绍,该报告共分16章,采取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一致的形式,是迄今为止针对HKH地区的第一个权威评估报告。

  挑战前所未有

  这份报告指出,HKH地区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变革既加剧了长期存在的挑战,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计带来了新挑战。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退化、无序而快速的城市化、薄弱的治理以及传统文化的丧失有关。

  报告解释说,山地是气候变化的热点地区,部分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温度变化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因此,当全球气温上升时,整个HKH地区的气温将会以更快速度上升。根据目前的排放趋势,预计到2100年,HKH地区平均温度将上升约5℃。

  更快的变暖速度将使得上游水资源发生变化,如加剧的冰川融化和冰储量的减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东部和昆仑山脉西部,冰川已经在变薄、后退、大量流失。该报告对冰川体积损失的预测是惊人的——如果变暖控制在1.5℃,可能有36%的冰川将会消失;但如果目前的排放趋势继续下去,到2100年,冰川的预计损失量可能高达69%。

  此外,HKH是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超过15000种特有物种)和各种生态系统的全球资产。该地区约有60.80%的农村人口直接或间接依赖生物多样性维持生计。然而,该山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HKH地区超过80%的农村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山地和丘陵)依靠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做饭,大约有4亿人仍缺乏基本的电力供应。

  报告还指出,过去20年来,HKH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来自该地区内部和附近地区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了温室气体效应,影响了冰冻圈、雨季循环、亚洲降雨的分布,给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这里超过30%的人口经受着粮食危机,约50%的人口面临某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其中妇女和儿童特别脆弱。

  六个紧急行动方向

  人类如何应对这样严峻的挑战?该报告也形成了一套可实施的政策解决方案和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教授和ICIMOD副干事Eklabya Sharmen均在随后的发言中,介绍了在该报告基础上形成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紧急行动倡议”。

  在这一倡议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六大行动方向:在HKH地区各个层面开展合作,以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利好;认识并优先考虑HKH地区山地居民的独特性;在各个层面一致采取气候行动,到210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加快行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9个山区优先事项;增强生态系统的弹性,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地退化;区域数据和信息共享以及科学和知识合作。

  科学家这样描述这一行动倡议的美好愿景:让山地的人民实现繁荣、和平、无贫困的生活,粮食、能源、环境和水的安全得到保障,建立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具有气候和灾害适应力的山地社区。

中国科学报版面图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8-22 第4版 综合)
责任编辑:陈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