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讲座】物理老兵郝柏林院士讲述科学“游击战”

  • 文/段宏键 图/曲云鹏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5-09-23
  • 3783

    9月22日19时,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名家系列讲座”在玉泉路校区准时举行,此次讲座由物理“老兵”郝柏林院士担任主讲。81岁的郝柏林院士用幽默但铿锵有力的语言讲述了他在科学战场上的“游击”生涯。

    开场,郝柏林院士从2015年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发推进现代科学100周年谈起,从1915年《科学》杂志的创办历程及其之后在艰难环境中的兴衰发展为引,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科学艰难的进程,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科学前辈们的深深敬意。

    随后,郝柏林院士用一些包含物理含义的古文、古诗、对联以及自己改编的诗句的独特解释带同学们领略了物理学的精髓与妙趣。在此期间,他特别向大家介绍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及他墓碑后的“海潜空飞齐物理以归一”一语。

    在讲座中,郝柏林院士以“不断变换坐标和方向”来总结自己的求学与研究生活。他从中学时就制作无线电收音机,之后又遇上了好的物理老师。在偶然间,他从一名高中“管事”的学生党员转变为了大学生,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之际去苏联求学,从此展开了他一生的“游击型”的学习研究经历。有趣的是,由于出国时是国家分配学习专业的,这种被称为“乱点鸳鸯谱”的事却是郝柏林和他夫人认识的开端。

    之后在苏联学习时,郝柏林也曾经改变自己所学,在“就地转校”之后开始了物理课程的学习。从苏联毕业归国后不久,郝柏林就有被派到苏联进行研究生的学习,但由于“反修斗争”等情况而归国。归国后的郝柏林在当时的国家和社会形势下,先后从事国家的“乙项任务”、“6405任务”及“1019任务”等科研任务并做出贡献。他还于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主动请缨到国家地震局工作。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郝院士又介绍了自己在改革开放后自主选择得“两场阵地战”,即他在1980年到1998年研究的以符号为特色的混沌理论以及他1997年到今天又一个十八年内从事的理论生命科学与基因组学研究。

    在整场讲座的最后,郝柏林院士以自己的一些话如“顺乎历史潮流,坚持个人奋斗”、“始终发挥正能量”来勉励同学们。值得一提的是,八十高龄的郝柏林院士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始终站立着。他的夫人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学们共同聆听了郝院士的讲座。从讲座中可以看出,老科学家郝柏林院士的直率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讲人简介:
    郝柏林,1934年生于北京。1978年参加建设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中英文著作14种。他的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多个奖项。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首批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高鸿钧院士(hjgao@ucas.ac.cn)。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第一学年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和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更丰富的判断依据。

郝柏林院士讲座中(杨天鹏 摄)

台下同学认真听讲

现场同学提问

讲座互动环节有同学请求当场拜师  杨天鹏 摄

责任编辑:陈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