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熊卫民教授做客明德讲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崛起之路

  • 图/文 张健 (人文学院)
  • 创建于 2023-05-01
  • 367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在众多百年名校萦绕的中国教育版图之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底蕴,并不具备太多优势,但在短短65年里,每届招生规模不足2000人的它,却有着“千生一院士”的佳话,攻克了同步辐射加速器、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等无数科学难题。几十年前,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几十年后,这所“偏安”合肥、远离北上广的高校,仍在以低调而沉稳的姿态,铸就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了解中科大何以能在错综复杂的时代变化中崛起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4月26日,明德讲堂特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熊卫民先生做客思想系列讲座,带领同学们探究“科学院长子”的崛起历程。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第一次崛起”、“陷入低谷”、“第二次崛起”、“再次陷入低谷”和“第三次崛起”五个部分,由汪前进教授主持。

讲座主讲人熊卫民教授

  谈起中科大的“第一次崛起”,从建校史看,熊先生共归纳出九个原因。其一,肩负为“两弹一星”事业培育尖端科技人才、弥补后备力量紧缺的使命,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了中科大;其二,创办伊始,中科大便一开先河,摒弃了原苏联理工分家的模式,在系科专业设置上实行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而秉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的中科院,全力支持着中科大的成长,成为我国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开端;其三,科学家治系,注重基础,(任务)重、(安排)紧、(内容)深的课程特色有利于培养人才;其四,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郭永怀、吴有训、赵九章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站上了中科大的讲台;其五,在大师云集的感召和强大吸引力下,中科大保持着优秀的生源;其六,在历史特殊时期,对比同时期其余国内顶尖高校,中科大能努力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七,郭沫若、郁文、刘达等先贤治校营造了开明、创新的校风:其八,如“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所示,中科大学生开创并坚守了勤奋、朴素的学风;其九,科学院独有的优势,所系结合,科研机会多,很多学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中科大对中科院进行反哺。在以上九点的加持下,中科大办学第二年便被确定为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前三届的学生之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但随着1970年从北京迁校至合肥,中科大的发展也第一次“陷入低谷”。面对特殊时期的归口、经费、学员、师资等问题,刘达书记等领导通过创新性的实施创办“回炉班”、保持原有教学传统、建立独立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政策,使中科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培育出出大量人才。

讲座主持人汪前进教授

  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此外,在校、系、教研室负责人、教授、副教授、部门负责人的群策群力下,中科大率先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贯通本-硕-博一体的教育、试行学分制和导师制、建立学生科研专项经费、硬件设施革新等措施,终使得科大迎来了“第二次崛起”,高考录取分数线曾一度为全国最高。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不断加大,对比同时期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的地域及经济优势,科大面临经费支持有限、实验用房紧张、骨干教师退休和“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有限的待遇和条件使得其对优秀师资和人才的吸引力降低,伴随其他优势地域高校的迅速崛起和发展,科大不得已“再次陷入低谷”。

中科大第一届“回炉班”历史照片

  但紧随九十年代新的历史机遇,中科大在通过努力布局、规划和参与211、985、知识创新工程、百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千人计划等国家项目的同时,通过实行PI制、加强硬件建设、海外人才引进、与合肥市协同发展等措施进一步改革创新,实现以较小的规模、较小的投入而获得大量优秀成果产出的成绩,并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稳步扎进,使自己长期保持在国内高校前列。

  回顾科大的崛起之路,不同历史阶段虽有不同的原因,但居安思危,居危思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则是其始终能成功的“不二法门”,此外,透过科大筚路蓝缕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崇高目标,一群怀抱科教报国理想的纯粹的人,一种激情满怀、奋力拼搏的意志品质,一种不计利害得失只为共襄大业的社会氛围……而这或许正可以视为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科大虽历经艰难险阻依然能不折不挠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密码”。

  讲座最后,熊先生和同学们就“科学史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中科大再次崛起的底蕴”、“科学院和教育部大学体系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近中华而后首推中科大”,相信在国际局势风云激荡的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崭新历史起点上,科大的崛起还在继续,而他的故事历程也定能带给其余锐意进取的高校一些启发。

讲座现场互动的同学

  主讲人介绍:熊卫民,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科技史、高等教育史、口述史。累计出版《合成一个蛋白质》《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六十年》等十余部专著。

责任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