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2016中学生科学夏令营优秀营员代表讲话摘要

    7月23日下午14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2016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毕营仪式,这也标志着本次为期6天的夏令营正式圆满结束。仪式上,他们中的12名优秀代表各自总结了自己在这段美丽时光中的所学所知,并表达了他们对于国科大的向往以及追求科学的志向,以下便是12位优秀少年演讲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王宁:

    在这里,院士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即使并不那么热爱天文和计算机的我也欲罢不能。班主任任老师真诚无私的教诲、辅导员们时刻随行的关怀、班长不凡的领袖才能……短短的几天,我已经对这十一班这个团体产生了依恋。感谢国科大,感谢你们!

    不仅如此,这六天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长城脚下目尽青天怀今古,雁栖湖畔砥砺前行科学路。我热爱化学,我渴望有朝一日能进入这所学府——用滴液管滴出新知的度量,用酒精灯点燃人生的热量,用能斯特方程算出自己的能量大小,用吉布斯自由能测算前程的方向!

辽宁大连育明高中李欣悦:

    充实的参观学习活动,丰富的院士讲座,让我们慨叹曾经遥不可及的大师风范,也暗自佩服科学的领军人能如此认真地准备属于我们的演讲。大概,科学里,认真专注是坚信信仰的一部分。 同样,如同科学离不开哲学,理科也离不开文科的积淀。宇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思想。

    今天我们站在高考的开端,抑或在竞赛的冲刺,我们要抓住生活里的所有光亮,向着最清楚的目标,冲刺,蓄势待发。这才是用最棒的汗水与努力来对这段难忘的夏令营生活。今夏,I am UCASER。或许以后我们不会在这所校园重逢,但我们的记忆会引领我们前行,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最好的未来。

 湖南省长郡中学方舟: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以为科研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的重复。但现在我知道,那只是不了解的人们做出的肤浅的评价。我记得,在植研所对着在我们看来并无差异的草木前,那位教授如数家珍的沉醉神情。我心动,在计算中心讲到AI深度学习,蒙特卡洛算法,一直表情严肃的研究员眼中闪动的光彩。

    这,也许更接近科学的真正面貌。科学对于科学家而言也许真的就不为了什么,而就是因为它就在那儿,因为他们想要知道,因为寻找真理本来就是科学家的使命。科学之路,需要我们新的一代延续,而我们,准备好了吗?未来是我们的,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的。在这几天中,我相信大家心中已有了答案。那么,只管风雨兼程的去吧。

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周徉:

        来到国科大之前,我对科学又熟悉,又陌生。熟悉地想要立刻就投奔科学怀抱,陌生地又一时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然而,随着参观一个又一个研究所,聆听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才发现,原来科学是要结合历史,融入想象,凝聚几代人的精力,充满着创新进取的精神。也让我们意识到: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我想,青春期的我们拥有的不只是青春痘,更多的是梦想,还有希望。正如厄尔曼所说年轻不是指玫瑰般的脸颊,红润的嘴唇。它是一种超强的想象和充沛的情绪,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深泉。流年似水,趁着大好时光,我们应该大胆尝试,不论对手如何强大,不论结果多么残酷,只有我们拼尽全力,才有资格对后来人说,看,这是我走过的路。但愿你我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云南宣威一中杨雅雯:

    为期七天的果壳夏令营已几乎走到了尾声,自己此刻的心情无比激动。有机会参加这个国内顶尖大学的夏令营,并有机会接触一流的科研条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心中的这份喜悦,只有亲身经历了的我们才能体会。如果说,融化两极冰川的是温室效应,那么,真正融化我们的,则是来自国科大的无处不在的热情。

    从马石庄老师当初亲临高中校园的演讲,院士们细致耐心的答疑解惑,每次参观研究所那些专业科研者的全面深入的科普介绍,到安排精细的参观路线,再到舒适整洁的学生宿舍,所有的这些,无不凝具着果壳对我们的用心与付出。所以,感谢国科大,感谢老师,感谢在本次夏令营中不辞辛劳的志愿者,是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此行不虚,让我们真正走进并找到了那个我们为之刻苦奋斗的高考目标。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刘明睿: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想象中的夏令营和真实夏令营的反差。在得到国科大夏令营资格的时候,年级主任跟我说的去了夏令营之后要好好表现,考试要好好考,你们的表现不光影响你们,还影响着你们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我就这样肩负着革命任务来到了国科大,可到了这里,老师和辅导员却让我们暂时放下学习包袱,感受科学的魅力!这着实让我惊讶,在雁栖湖畔的国科大豪华宿舍里,我在想这究竟是哪一出啊?难不成这七天让我们在这度假?

    不过很快我就领悟到了活动真正的意义。这就是我要谈的到第二点,我在国科大学到了很多。之前,我参加过进大学实验室的项目计划,在某名牌大学的实验室做了一个多学期的研究后,我写出了一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但事实上,我仍然对干细胞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我所做的有什么意义。但在国科大夏令营第五天,我有幸能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听到李伟老师的一个关于干细胞的讲座。李伟老师思路清晰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干细胞,干细胞在未来医学当中的重要性,以及干细胞最新的研究进展。这些知识都是我之前闻所未闻的,它让我对干细胞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重新找回了科研的兴趣。

    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少年,无法避免地会被家人朋友一遍又一遍地问将来的职业兴趣。我相信来到这里的同学心中都有一个科研梦,但我也相信,其中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科研还没有真正具体的认识。而国科大夏令营最重要的目的,我认为就是让同学们真真正正地走近科研,感受科研。让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确且无悔的选择。

四川省树德中学的甘雨由:

    在这次国科大夏令营中,一位位院士耐心地诉说着专注于实验换来的辉煌成果,向学子们传授着前沿科技的信息。半导体研究成果,光电转换器的各项实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有关于太阳和空间的研究,果蝇与大脑的实验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的成功来源于对科学事业的矢志不渝,也向我们传递着“学之广在于不倦而不倦在于固志。”

    而博士合唱团更向我们展示了理科生的艺术风采。让我不得不感到国科大上空的蓝天就是整个世界,在这里,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可思议的自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对“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一种诠释形式,学不忘得,德而思学,这便就是育人的本质,这便就是国科大。

西安铁一中丁奕博:

    历经六天走近科学的生活,我们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走进科研院所,开拓的不只是我们的视野,更开拓了我们的梦想,奋斗在科研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展现了对科学深入骨髓的热爱,正是这些爱推动科学不断的前进,我们不将也是如此吗?昨日,你们点燃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接连三日的大雨也难以浇灭,而今时,晴空已出,星火的梦想即将燎原,未来,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已经启程,向科学进军。

    孔子有一言:朝闻道,夕死可以矣。我这样改它:朝闻道,夕去无憾矣。我们在国科大,聆听科学的声音,饱览科学的精彩,此行,满载喜悦,没有遗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懈探索,不惧苦难,久久为功,执着前行。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贾珂:    

    来到国科大,我一方面沉醉于校园的宁静与美丽,一方面感受到这的确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虽然仅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我切身体会到了国科大人的热情与亲切,无论是辅导员哥哥姐姐,还是班主任老师,无论是校长院士,还是食堂阿姨,他们都对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我们的到来。在这里,我与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的优秀同学交流切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我向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老师请教咨询,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真正明白人外有人,太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

    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相信这将是我圆梦的地方。很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这个梦想起因于五岁那年,我最亲爱的奶奶因心脏病去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加上与做医生的叔叔阿姨的交流发现,医生面对病人时最大的无奈莫过于条件或技术的限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从此,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福建泉州五中林文洁:    

    参观国家科学院各个所令我大开眼界。化学所的小实验奇妙生动,过程所的仪器精密齐整,声学所的半消音室新鲜有趣。大气所的325米气象塔记录着北京每一缕空气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心理所的梦工厂让我体验了一把虚拟现实的过山车的刺激,实验室中教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如今科学学科交叉的普遍性。也许大家体验的路线各不相同,但想必都收获颇多,记忆犹新。

    曾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得精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哉斯言,国科大令人倾心之处不仅在于美丽的校园,齐全的设施,舒适自由的学生公寓,更在于大师所引领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聆听国科大院士的报告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而且解答问题时耐心和蔼,谦虚谨慎,充分彰显着国科大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却又不乏学术自由,和大度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戴天雄:

    没有哪个学校会像国科大一样,院士为本科生直接授课。由知识的创造者直接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科学大门。也没有哪个学校,会像国科大这样,组织起全国各地的学生来到这里,包食宿,全程辅导员陪同,去到中科院各个神秘变幻的研究所。

    我倾心于国科大的教学理念,倾心于她的大度、严谨、浪漫。我会一直记得国科大夏令营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小伙伴们,辅导员们,研究员们。再以后的人生路上,做有担当,有追求的科学人,做最好的自己。在接下的日子里,我必倾尽全力,冲刺高考,成就理想。

 

编者按:12名优秀营员代表的讲话从各自的角度总结了自己眼里的国科大夏令营,其中很多同学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快乐时光的不舍。但此刻的离别也是为了明年更好地重逢,希望每名营员都能不忘此刻的初心,争取明年圆梦国科大,成为一名真正的UCASer!

责任编辑:陈义

7月22日,连续跟随两天UCASer们参观脚步的大雨终于结束。虽有薄雾和潮湿笼罩着北京,但心向科研,便是晴天。年轻的UCASer们将进行他们科学之旅的最后一次探访。

研究所前合影研究所前合影

这一站,他们来到的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

在动物所,动物博物馆里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充分了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动物所的科学家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场有关细胞前沿研究的报告,拓宽了同学们对生命的认知。

参观动物博物馆参观动物博物馆大家兴致勃勃参观动物博物馆大家兴致勃勃参观动物博物馆

在心理所的心理科普展厅里,心理所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生活中常用的心理学知识,同学们也与心理科普平台充分地互动了起来。

为同学们科普心理知识为同学们科普心理知识与心理科普平台互动2与心理科普平台互动2

除了参观各个研究所,同学们还来到到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了国家体育馆——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鸟巢合影鸟巢合影

“鸟巢和我之前在图片里看的一样,结构很独特”,一位同学在采访中说道。还有的同学表示,考上国科大,来到北京后,一定要去鸟巢看一次体育比赛。

作为08年奥运主体育场的鸟巢和水立方,见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走向奥运辉煌的壮举。恰逢里约奥运会开战在即,承载着奥运精神的同学们也非常期待。同学们都说,愿我们的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再现08年的壮举,为国争光。

文:王珏

图:马腾 杨青山

7月21日,结束了两天的参观活动后,科学夏令营的UCASer们得一次到了他们高中生涯中无比珍贵的机会——听院士授课。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的礼堂里坐无虚席。习惯了听高中老师在课堂上重复知识点的同学们,虽然第一次接触院士老师拥有“海量”信息的课堂和诸多陌生的专业知识,但同学们也不示弱,不仅认真听讲,还不时上网了解自己没听懂的内容。除了院士向同学们讲述科学前沿的知识,同学们还结合了自己的思考,向院士老师发问。

讲座会场座无虚席讲座会场座无虚席

上午为同学们讲课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太阳物理学权威专家,汪景琇院士。汪院士的报告围绕太阳概述、太阳和我们的家园和太阳活动等方面展开,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述了太阳内部构造、物理参数、太阳风暴等天体物理学内容。认真聆听的同学们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提问环节一道,同学们争相举起了手。

“交叉学科的学习对成为科学家有什么意义?”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太阳磁场为何在分布得如此混乱?”

“宇宙从何而来?”

“能不能通过一个新的物理体系,解释所有现象?”

几位幸运的同学得到了和院士“过招”的机会。院士耐心回答问题汪院士耐心回答问题

汪院士逐个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针对开放性强的问题,汪院士表示,学科交叉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做科学研究需要综合思维。他所研究的太阳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的分支,而人们对天体物理的研究最早就是和哲学和数学紧密结合的。从上世纪开始,物理学界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套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我们的世界。但近些年来,宏观和微观领域不停有的新发现,现有的理论需要被重新检验,所以统一理论的设想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

营员踊跃提问营员踊跃提问积极提问的同学们积极提问的同学们

下午来为同学们讲课的科学家,是信息与信号处理方面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吴院士以手机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电子科学。吴院士用生动的例子(肖克利实验室的发展、微电子行业的成就)结合科学理论向同学们讲述了电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吴院士作报告吴院士作报告学生提问学生提问

夏令营的同学中不乏电子或信息科学的爱好者,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向吴院士提问。

“光电效应的时间该怎么测得?”

“可以介绍一下我国超算芯片的进展么?”

“我想今后学习微电子专业,想请您给一些建议?”

“信息有质量么?”会后吴院士细心解答同学疑问会后吴院士细心解答同学疑问

吴院士针对概念性的问题表示,信息目前认为是没有质量的,因为目前并不能测得;光电效应的时间极短,目前还没有有效手段能准确分辨出这一时间大小。另外,吴院士从微电子技术,应用,及材料等多角度介绍了微电子方向的发展状况,随后鼓励有志同学趁年轻奋发向上,争取早日为电子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院士讲座是大多数UCASer们第一次与大科学家接触。除了院士传授的知识,UCASer们更要传承这些优秀科学家对待科研及人生的态度,正如我们的校训所言——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文:王珏

图:杨青山 赵宇

 

    7月18日,北京一扫酷热暑气,凉爽宜人,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和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承办的“2016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在风景如画的雁栖湖校区开启为期七天的科学体验之行,来自12个省市近500名高二学生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7月20日,细雨连绵,下了一夜,早晨还没有停。作为营员班主任,我们通常清晨5:40便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匆匆地吃上几口早饭,几位班主任站在国会大堂,凝神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越下越大,不由自主地探讨着今早要提醒学生带好雨具,多加衣服,防止感冒等话题。在本届组委会提前做好充裕活动备案的情况下,我们依旧前往了中关村分别参观了自动化所、声学所、数学所、计算所。
    虽然阴雨连绵,几乎所有人都被淋湿了,大风刮的雨伞已经不管用了,但每一个营员依旧乐此不疲,坚持到底。营员们用心体会科学的乐趣,所里老师们则用心安排着与营员们相处的幸福,既有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又有志愿者演示的小实验,还有图文实物并茂的所史展览,小纪念品发放,甚至研究所接待的老师们最后还不忘“院所科教融合”的重任,向学生们积极宣传国科大本科招生特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吸引了所里众多学长学姐们的“围观”、拍照。
    在参观之余,中午就餐时间是和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就餐是最能看到营员品性和素质的节点,一次短暂的就餐可以看到营员饮食喜好,可以看到营员的为人处世,可以看到营员的待人接物。
    在附近科学院各研究所参观的人很多,中午就餐就近安排在我校中关村校区食堂,学生们结束了一上午的参观活动,早已饥肠辘辘,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而且每个孩子对饭菜有不同的喜好,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这恰恰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耐心的时候。我的担心是对这个就餐环境营员们是否接受,是否满意,我在大巴车上还旁敲侧击的提示学生们注意礼节,后来在就餐期间营员几次捡到百元钞票主动交给志愿者,营员相互扶持忘带雨伞的同学,就餐完毕主动回收餐具自觉集合等候本班同学等事件的发生,证明我的担心完成是多余的。
    作为此次来自地灵人杰福建省营员们的班主任,我发现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学生们,不但想象力和创作力强悍,艺术鉴赏力也不容小觑,班上乐器、舞蹈、武术、唱歌等人才云集,在文艺委员竞选及晚会节目筛选中竞争可谓相当激烈。 此外,活动间隙,营员们21日晚在国会报告厅还欣赏到精彩的节目:“薄荷,'音'你而来—国科大博士合唱团演出”,博合为营员们带来了不插电的合唱表演,混声合唱《回声》惊艳登场后,马石庄副书记问在座同学有没有参加过合唱团的时候,不少同学都高高的举起手来。当马书记一一介绍起合唱团钢琴伴奏化学所博一学生李婉宁是研究纳米太阳能电池、队员中有研究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的时候,现场爆发出热烈的赞叹声与久久不停的掌声,营员们纷纷体会到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那些能引发内心强烈共鸣的作品,无论是音乐、美术、文学,甚至科研的极致化,都是美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营程已经过半,相聚的时间显得很短暂,很快又要分别了,相见时难别亦难。17岁的时光,年轻、朝气,是最闪耀的时候,希望广大营员们在为期七天的“2016国科大--中学生科学夏令营”中有所收获,增进科学兴趣,把握好你们自己的17岁,不仅仅是“今夏,I'm a UCASer”,更要加倍努力,在高考中遇见国科大,成为真正的“UCASer”,预见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
P.S. 23日晚会有营员们多才多艺的表演,甚至还有
辅导员们的彩蛋哟!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辛勤的版主任们)(辛勤的班主任们合影)

   ————记2016科学夏令营营员参观工程热物理所及国家纳米中心

  

    七月十九日的北京,雨不停在下。

    一大早,科学夏令营的营员们,便从美丽的雁栖湖出发,前往中关村。10时左右,学术会堂举行的开营仪式结束,他们开始乘车前往供热所。此时,雨水仍不停地追逐他们,而这些年轻学子,却一心向往着即将见到的科学殿堂。

    他们的第一站是位于中关村保福寺桥西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热所”)。在这里,他们将首先参观该所先进的循环流化床的实验设施。对于这些还未踏入科学之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实验设备无疑是十分奇特的。“老师,这是锅炉么,怎么就这么几个筒呢?”有个少年问道。可负责循环流化床项目的那永洁研究员,并没有直接回答同学的疑问。他首先谈到当前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燃料燃烧不充分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直接导致酸雨的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以及能源的浪费。

    “那如何强化燃烧的效果呢?”他话锋一转,开始耐心解释这个大块头的工作原理。“这是个传热传质以及流动耦合的问题,我们这个循环流化床是解决方案之一,简单地讲就是让固体颗粒像流体那样动起来”。接着,他又说道,这些设备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内部很复杂,且都得经过经验论证、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等,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个提问的少年连连点头,周围的学生们也将目光聚焦在那永洁老师身上。显然,这帮正沉浸其中的孩子,心中对于科学的好奇已经被那永洁老师激发出来了。

那永洁研究员那永洁研究员正介绍循环流化床

 营员们正沉浸其中

   9班营员在工热所门前合影9班营员在工热所门前合影

    细雨依旧不停,他们下午的目的地将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纳米中心是中国最权威的纳米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这可吊足了喜欢化学和材料的同学们的胃口。

    刚到达这里,纳米技术发展部的范伟民研究员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纳米中心的发展情况。他说道,纳米中心是中科院的一所跨部委共建的研究单位,主要分为卓越创新中心和技术先导中心,代表成果有氢键与配位键的观测、纳米复合柔性电加热膜,石墨烯杂化材料,以及纳米材料抗肿瘤机制等。同学们认真聆听着,在这位纳米科学家的介绍中,体会着纳米世界的神奇。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纳米中心一层的科普平台。一看到这个平台可以进行交互操作,刚刚被范研究员科普了纳米知识的营员们跃跃欲试。不少同学围拢在一起,饶有兴致地与这个平台“沟通”了起来。接下来,他们还参观了神秘的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传说,这里是纳米中心里最干净的地方。从万级区到百级区,这里都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营员们隔着玻璃,近距离地体验到了真正的科研的样子。

    一天参观结束,有个疲惫的同学一上车就打起了哈欠。“累不累?”辅导员迟晓平问道。

    “累,但值得!”少年认真答道。此刻,雨仍未停,而少年们追梦的脚步也仍未止——

 

范伟民研究员向营员们讲述纳米之美

 营员们在科普平台上互动

 8班营员在纳米中心门口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