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院走向成就——听马石庄副院长报告有感

  • 朱晏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7-05-21
  • 1574
2007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为信息学院师生做了精彩的报告。这是马院长关于“从科学院走向成就”的第九场报告,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庆明教授主持,信息学院学生主管钱丽谨老师和数百名信息学子参加了报告会。马院长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亲切的关怀,豁达的风范,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和欢笑,也让全场同学为之感动。这场报告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给予大家很多心灵的启示。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要为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换个角度理解,这也是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我认为这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才必是高素质,每个人都要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第二,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开阔思路,注重创新。第三,人才要为国家服务,这要求我们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相结合,将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相统一,在服务祖国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所院结合、科教一体”,是研究生院独特的办学模式。然而,科研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教育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这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如何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呢?关键点就在于师生之间的面对面的多元化交流。第一,交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这为科教活动提供团结稳定的环境。第二,交流必须是面对面的,不能也不可能用网络取代。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语气,都代表着一定的含义,而网络即使借助于多媒体要素,也只是一个语音、图像的滤波器。第三,交流应该是多元化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应立足于科研和教育活动,融合师生间的情感关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马院长一直强调“成就”而非“成功”,因为成就的内涵是个人努力获得的实际效果,是艰苦奋斗产生的劳动结晶,是辛勤耕耘之后的丰收果实。在成就的道路上,没有“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原则,只有“耕耘未必收获,不耕耘必无收获”的人生规律。每个人都想拥有辉煌的事业和卓越的成就,虽然成就存在于未来,但努力必须始于现在。凡有成就者,必是不惑于一时快乐,不安于一时状况,不馁于一时挫折,不满于一时收获,以旧的成败为动力,以新的挑战为契机,以未来的成就为理想,以现在的努力为径迹。 报告的最后,马院长引用“周光召猜想”:“希望你们中间有人,能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获诺贝尔奖”,争做“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是啊,作为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的学子,我们应该心系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决不能为个人的发展而置国家人民对我们的培养于不顾。在为科研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不负马院长的殷切希望! (信息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朱晏)
责任编辑:朱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