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斌做客国科图 讲授提高应对压力能力

  • 陈丽莎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2-09
  • 951
【新闻网讯 记者陈丽莎】“心理素质基本上在人的学龄早期,或者说10岁前就基本稳定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主要是提升我们的应对能力。”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副研究员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二层学习共享空间做了一场名为“应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讲座。讲座中,高副研究员为大家讲述了关于心理应对能力和心理发展等新理念,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并针对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康提出相关建议。
 
人的发展过程
高文斌副研究员告诉大家,人一生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的发育阶段。首先是生理发育,一般在18岁左右就能发育完全。另一个是智力发育。智力发育在15-16岁时能达到最高峰,但进一步成熟则要更晚些。第三个层次的发育是心理发育。心理发育比前两个层次的发育来得更晚些,通常要到27、28岁才能完全成熟。换句话说,人一般到了27、28岁才能都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概念,能够比较好地把我自我。三个层次的发育都十分重要,前两层次的发育如果出现异常通常都会出现明显的外在表现,值得关注的第三个层次,由于成熟较晚,且发育不完全的外在表现不太明显,因此要更应注意。
    高副研究员告诉同学们,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三方面:专业能力、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而心理能力又分为心理素质、专项能力和应对能力。高副研究员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小伙子因为延期毕业造成感情和就业上的问题,他采取了极端行为。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说这个小伙子的心理素质就不行了呢?”他纠正了公众一直以来对人的心理素质评判中的一些错误看法。他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一般是在学龄早期,或者说是10岁以前就能够稳定下来,很难再发生大变化;因此在面对外来比较大的变故的时候,对于一个人的行动和反应不能作为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标准。“像采取极端行为的这个小伙子我们只能说他的应对能力不好。”高副研究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总是看病,三天两天往医院去拿药,也许他就能够活到八九十岁。他也许没有什么大病,但因为总是用药,显然他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采取了很好的措施去保护,所以高寿。这就是应对能力好。”
 
压力的来源
   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来源于心理落差。“人们有了自我的意识,能够区分自我和非我,于是有了对外界事物的评判。人没有比较就没有压力。”高副研究员说。鉴于我国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自杀行为,高副研究员分析,这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局部地区甚至没有完成的这么一种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对任何东西都要标准化,包括人。于是大家会发现,可能会买不到真正合适的鞋,因为鞋子是标准的,是我们的脚长得不标准了。”他笑称。由于人出现了不符合所谓的标准,于是就会有压力,才想要改变自己。
    “其实现在我们看到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像美国,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他们也经历过标准化,大家可以看看卓别林的电影,像《摩登时代》,他饰演的工人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极其紧张,以至于后来看到什么都当做螺丝要拧。现在我们国家就处于这种阶段。”高副研究员说。“现在大家看美国人都这么幸福,日本人也不怎么跳楼了,但他们都经过这种紧张的阶段。”
 
正确应对压力
“人类要从这种事事要求标准化的社会状态完成进化,我观察大概需要将近100年。”高文斌副研究员说。他提醒大家,目前我们处在这种时代,就只能应对各种压力。“在历史上,当科学家在科研上遇到不可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有两种走向。”他说,“一种是成为哲学家,牛顿是最典型的例子。另外一种就是成为疯子。”因此,正确应对压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副研究员给大家罗列出几种比较典型的应对方法——解决问题,自责,求职,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他告诉大家,通常解决问题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但也不能总强求都能解决问题。“比如要吃到长在高处的葡萄,你无论如何都要吃到它,即使放火烧了果园也要吃,那问题就闹大了。”
高副研究员还分析了求助这一应对方法。他说,中国人有这么一种思想,“万事不求人”,但有时候需要求助的时候还是需要求助,而不能总认为自己能够“扛得住”。他提醒大家,在目前研究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心理发育趋于完善但未完全完善的时候,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但人是很难对自我能力进行考量的,“一旦一个人觉得能控制自己的时候就离疯不远了。”因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够违抗自己的正常生理反应,扛着,以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诸如过劳死的情况。
最后,高文斌副研究员向听众们提出建议,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采取的应对措施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要有多种应对方法。“人生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危险的。”他说。大家要勇于尝试新的改变,以应对各种压力。“与客观存在较劲时就会出现大问题。”他提示大家,不要强调外界的因素,只要做好自己。“要相信,自己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资格的。”
 
 
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10部。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支持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承担开展了民政部、国家审计署、国家电网、联想集团等多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心理促进项目。
 
 
 
 
责任编辑:陈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