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 创建于 2006-11-04
  • 999
日前,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评估中心主持,在新疆库尔勒举行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研究”成果鉴定会。随着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面完工,一条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建设在大沙漠中的绿色长城。 据悉,纵穿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于1995年建成通车,然而,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动力条件充足、风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表组成物质松散且易于流动,以此构成的风沙环境对沙漠公路安全运行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解决流沙掩埋公路问题,有关方面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沙,但效果不佳。为了从根本上防止流沙侵害,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在鉴定会上,专家认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研究”项目在技术理论上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长达10年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掌握了沙漠公路沿线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掌握了高矿化度滴灌条件下的水盐变化规律,提出了土壤水盐调控技术,筛选出了适宜沙漠公路栽植的耐旱耐盐碱树种,设计了合理的林带结构和树种配置;针对不同矿化度地下水分布特征,结合树种耐盐碱程度和需水量,制定了防护林的种植、管护和灌溉制度;利用矿化度为4~28克/升的地下水,利用滴灌技术建成了436公里的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该项目还揭示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机制,发现了风沙危害的主要特征与表现方式,并制定了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类型划分标准,确定了因害设防的优化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编制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同时,针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系统划分了沙漠公路沿线立地类型,确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因害设防、阻固结合的三大结构布局模式”、“以防沙为主、兼顾其他功能的植物配置模式”、“依托沙漠公路地下水、相对均匀布井的供水方案”。目前,这一项目所揭示的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规律,形成的绿色走廊建设的植物选择技术、沙漠公路沿线取水技术、沙漠公路沿线高矿化度水灌溉和种植技术等研究成果,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了广泛推广和实施。 据了解,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主要包括灌溉管线和设施工程、发电及变电工程、管护设施工程和种植工程四个部分。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这一项目为人类实施沙漠工程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成果和有关技术规范可指导干旱沙漠区域类似风沙环境条件下沙漠公路防沙与绿色走廊建设。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