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回归大众 回归汉字文明:人机交互与新信息技术讲座
-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12-26
-
1260
【新闻网讯】“戴老师的人机交互与新信息技术的讲座,让我们获取的不仅是人机交互领域的前沿知识,而且其'回归自然、回归大众、回归汉字文明’的点睛,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技背后文化意识的深层思考。”听完12月17日来自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戴国忠研究员的“人机交互与新信息技术”讲座,同学们如此反映。
戴国忠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五十周年庆典大会暨2006年中国计算大会”,2006年个人电脑问世的第25个年头的发展状况,以及2007年即将迎来的人机交互(CHI)诞生的25个生日的情况。在对这些事件回顾与展望中,戴老师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过去五十年里计算技术的发展历史和PC时代的辉煌业绩:键盘的发明把读卡机和纸带推下了历史的马车,鼠标的问世拉开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帷幕,GUI与WIMP使得原本为少数技术人员垄断的专利普及到千家万户。然而面对多元化的需求,现今的人机交互方式已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GUI的局限在于:WIMP界面模型以“桌面”为隐喻,制约了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成为信息流动的瓶颈;多媒体技术引入只是拓宽了计算机的输出带宽,但用户到计算机的通信带宽并没提高;WIMP界面采用顺序的“Ping-Pong”对话模式,仅支持精确和离散的输入,不能处理同步操作,不能利用听觉和触觉;同时WIMP界面无法适应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计算机系统的拟人化和以掌上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微型化的应用趋势。
对这些信息技术标志性事件进行剖析后,戴国忠研究员提出了人机交互研究离不开“回归自然,回归大众,回归汉字文明”的观点,指出人机交互研究下一步的发展离不开对这一本源的深刻认识,必须把做研究提升到“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哲学层面上来,强调研究人机交互首先要从“把计算机工具化”的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站在人与机器这个对等层面上来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取得人机交互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戴国忠研究员指出,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是人机交互技术走出今天尴尬局面的必然要求,下一代的交互技术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优质的用户界面、面向大众的普遍可用性、面向用户的设计方法以及新的思想创新的框架。在未来的交互技术中,交互环境将由现在的“桌面”延伸到“无处不在的物理空间”;交互方式将由“命令方式”扩展到“感知(Perception)方式”,笔、语音、视觉、触觉、力觉、多通道……都将成为人与计算机通信的手段;交互处理也将由“命令+参数”提升到“上下文理解和经验捕捉”,通过上下文理解,用户生活经验捕捉,用户意图理解,人们在工作、生活、娱乐中将体验到革命性感受。这一切都指向“回归自然,回归大众,回归汉字文明”这一宏观宗旨。
整场讲座中,戴国忠研究员撇开了键鼠,一直使用一支数字笔操作笔记本,同样是这支数据笔,还可用于操作Tablet与手机,甚至可以在数据纸张上写字。“很轻松,很自然。”戴老师很惬意地说,“笔记本用于固定环境,Tablet用于室外,手机用于移动环境。办公,娱乐,休闲,都不耽误。”戴国忠研究员还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人机交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笔式书写”、“多通道交互”、“草图交互”及“儿童交互”等方面。
附:讲座人简介
戴国忠,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图形学工程的研究与开发。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图形学和CAD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和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八六三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专家,浙江大学CAD和计算机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科院计算所CAD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七十年代起先后负责三台国产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的研制。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图形标准化软件的研制和用户界面的开发,在国内率先研制成用户界面管理系统UIMS及多通道用户界面的研究和开发,并一直处在我国用户界面研究和开发的领先水平。提出了面向图形应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图形工具箱的框架,建立了可移植的开放式图形应用开发环境GES。先后完成了总参二部等十多个重大图形应用工程,形成了GKS、GES、PES等图形软件产品。九十年代参加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和国家八六三计划CIMS主题的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的CAD支撑软件PICAD是我国国产CAD支撑软件销售量最大的软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研究。
责任编辑: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