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教授阿忆谈电视媒介与科学文化传播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12-18
  • 1104
【新闻网讯 记者杨晶】阿忆,这位近年来在媒体频频亮相,人气可用“一发不可收”来形容的资深策划人、撰稿人、主持人应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邀请,于12月16日做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多功能厅,为与会者献上了一顿丰盛的学术大餐。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推出的“创新文化论坛”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在这里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学生和资深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 交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如果说早些时候的《实话实说》让许多人初识阿忆,那么最近的“一个北大副教授的工资单”真是让阿忆成了风云人物。这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教授、北大中文系文学士、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资深的策划人、撰稿人、主持人,近年来一直活跃于电视的台前幕后,由他来主讲主题为“关注电视――电视媒介与科学文化传播”的讲座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凤凰卫视电视学术节目《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兼主持人、凤凰卫视专访节目《鲁豫有约》策划人兼总撰稿、《北京青年报》专栏撰稿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专题策划人兼嘉宾主持……从事这样多电视工作的一位资深传媒人,其实践经验可谓是相当丰富。可是他懂新闻传播理论吗?如果说讲座之前还有一丝怀疑的话,看看台下那些把眼睛瞪得大大,眨也不眨,聚精会神的听众们,就知道这已经不是问题了。就像在讲座快要结束时阿忆自己说的那样,“我在做节目时就有理论偏爱,实践中带着理论,理论又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他也确实是一直在这样做的。 表达:生动而不生硬,灵活而不零散 学术性很强又不枯燥的讲座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全要归功于阿忆风趣幽默的演讲方式。从知识分子与海内外电视节目的诞生讲起,他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像CBS的克朗凯特首次在电视上报道肯尼迪遇刺事件,使电视第一次发挥巨大影响力。以事带史,生动而不生硬,灵活而不零散,阿忆的魅力可见一斑。在讲到知识分子与大众分离时,阿忆呼吁从事电视工作的知识分子要贴近受众,即使不能满足电视受众的两大世界也至少要满足一类受众而不让另一类受众感到厌恶。阿忆还用《非常接触》的一期节目作为案例,讲解策划电视节目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方式:互动与交流 这还是一次交流互动的讲座。在讲座的尾声,阿忆与在座的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意见,思想的交融,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深化。 亲切而不失幽默,儒雅而不乏活跃,知识渊博的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传媒人可以如此并行不悖,这就是阿忆印象。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