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有感

  •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10-20
  • 2036
十一期间,我去上海旅游,亲眼目睹了上海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近,又读了一九八八年五月二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越发觉得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了宏观上准确的优势定位和整体规划。 众所周知,上海是世界闻名的都市。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但在表面繁荣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解放之初,国家片面重视工业的发展,以至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来不及相应地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以至削弱了经济贸易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上海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并强调开放城市要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中的基地和窗口作用。 在十三大精神的领导下,正如江泽民致词中所言,国家先后采取了多种切实有效的办法来改造老城区,但耗资巨大且困难较多,于是又提出了结合老市区改造、建设一大块现代化新市区的方针。我在上海也目睹了老市区改造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上海至今仍有多处老城区,甚至是规划不够好的新城区在实施动迁。而对于市民,一室一厅的老房动迁后可换位两室一厅甚至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满足了政府对市容市貌的整体规划,又从住的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老房区的市民们也是积极配合改建改造工程的。 对于新市区的建设,浦东无疑是最好的例子。江泽民在致词中分析:上海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时代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不开发浦东,只靠老市区改造是不容易实现的。 1993年10月,一批知名学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发起和创办了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通过自主求实的研究活动,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形势分析,决策咨询等多项服务,也为浦东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院的总结,我发现浦东的开发也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对于一个新区开发来讲,其大都是与旧区连接在一起,并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因此其发展阶段的划分可能更要考虑如何能充分反映其发展与演化的固有特性。从新区开发的角度来寻求其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划分,更能反映新区发展特殊的驱动力、产业构成以及过程形态。他们将新区的开发按照能量变换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个新区开发,从无到有,从形态到功能,从集聚到扩散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可以视为能量变换过程。其中,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变换阶段。 一是能量大规模集聚阶段,主要是凭借区位、交通、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以及优惠政策等静态比较优势,吸引各种要素向其聚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及其形态,成为一个经济相对快速的增长点。 二是能量系统整合阶段,主要是凭借干中学、知识积累、素质提高等动态比较优势,对日益积聚的能量进行系统集成,发挥其协同作用,不断提高其能级。 三是能量溢出扩散阶段,主要是通过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由能量集聚形成的内核发生裂变,产生溢出效应,向外扩散其影响与作用。 四是能量向外辐射阶段,主要是通过发挥竞争优势,促进内外能量交换的有序化与固定化,实现经济流量化,扩大对外辐射的范围与半径。 目前,浦东新区经济正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效应进一步凸现。全市加大“聚焦张江”的政策,大力发展张江高科园区。由此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保持较快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成长,以微电子、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以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的加快集聚,浦东的研发创新功能也与日俱增。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由于世博会场馆规划红线范围总面积约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为3.93平方公里,占总规划范围的74.4%。因此动迁和进一步改造老城区工程率先在浦东启动。届时,世博会浦东部分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会呈现出新的面貌。而世博会结束以后,各持续规划使得各大园区还会继续使用,这又为浦东新区增加新的亮点,为上海添一道新的风景线。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位置最重要的一座开放城市,对整个中国向世界的展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浦东,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是完全符合改革开放精神和经济建设大方向的。我相信,在上海政府和市民的不懈努力下,浦东新区会开发的更好,使上海充满活力、兴旺发达!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408班 朱豫)
责任编辑: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