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远教授,中医专家,养生专家,润博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学临床医疗以及教学、研究工作,长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授传统医学与养生学课程。王老师在其多年行医中,坚持运用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病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如何养生防病、调理亚健康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1年6月13日王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给大家带来一场受益终生的演讲。
如何自测是否健康
健康人有以下的生理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微徐,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13精神愉快,14记忆良好。这些生理特征实际上是内在精气的外部延伸,比如牙齿是否坚固能反映肾气,因为齿为骨之余,因此齿能反映骨,进一步反映肾气;声音洪亮表示中气足,脾旺盛;发枯是血虚的表现;食欲反映脾胃;记忆与心脑密切相关,心血旺盛、肾精充足的人记忆力才能好。自测的目的是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健康的特征要保持,不健康的要修正,这其实就是在养生了。
《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动作,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寿过百岁。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王教授通过《素问》中古今之人生活方式的对比进一步阐明养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王教授说。
养生就是二十四个字
《素问》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二十四个字即是养生智慧。这里提到了中医讲的精气神,王教授形象地将其喻为油灯,灯内储的油是精,燃的部分是气,火光是神。要想油灯着得好,油得足,也就是要想健康长寿精气得足。先天之精是父母给的不可改,而后天之精来自水谷饮食和空气,可以人为补充。油足,灯捻太长,耗油快,不能燃得长久,“要可持续发展,不要过快的消耗自己,不要熬夜,熬夜可能暂时有点收获,但损失太大。”油足,来阵风把灯吹灭了也不长久,这风就是外邪,要避开。因此想健康长寿,一做到养足精气神,二做到“不伤”,即不伤害自己。恬淡虚无是从心态层面讲的,“养生重在养心,”王教授说,“‘看破放下自在’是养心六字箴言。”安静、淡泊名利才是养生之道,科学家杂念太多、患得患失很难成功,钻研也相当于一种禅定,专注达到忘我的状态,开悟便是成功,动脑不伤身,伤身的是动心,如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养生的极致是无为。无为是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为是“不伤”,不伤生就是养生。现代人吃过多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晚睡,思虑过多,都是在伤害自己。养生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检验养生有两个标准,“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因此“虚静”、“易简”才是养生。
养生要从受精卵开始
王心远的观点是养生要从年轻做起,甚至从受精卵就要开始。父母要对下一代负责,先把自己调养好了再要孩子,优生优育。从受精卵开始,到胎教、生产、产后、育儿、摄生、房中(性教育)、治病、养老、送终(临终关怀)一系列过程都要养生,这才是一个完美的生命周期。
养生常识要记牢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津要常咽,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睡要常曲。饮食上不可偏废,忌暴饮暴食,忌强饮强食,忌过冷过热,忌怒后进食,忌过咸宜清淡,少生冷粗硬,注意餐后养生(散步等);劳逸结合,外功锻炼;调畅情志;生活规律顺应自然节律;慎用医药;远避外邪。针对当前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熬夜问题,王教授说:“睡觉不要晚于晚上11点,起床不要晚于早上7点。晚上没有重要事情的话灯光要暗,尤其不要电脑强光刺激,过亮会影响节律和睡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都会影响阳气生发。“如果不得以熬了一次夜的话,补救的办法是半夜十二点休息一下,打个盹儿,第二天中午12点再补个觉,也就是睡子午觉。”
最后,演讲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王教授的演讲让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