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由“团购越南新娘”事件说开去

  • 小洪山记者团李虹侠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3-11-15
  • 280

武汉植物园举办职工集体婚礼的浪漫气息尚未完全褪去,我们就迎来了“双十一”光棍节。“光棍节”属于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光棍节”的气氛渐渐向社会弥散,如今商家,尤其是从事电子商务的商家都会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使光棍节变成名副其实的购物狂欢节。11月11日那一天,同学们“拍拍拍,抢抢枪”的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而《中国上万光棍网上“团购”越南新娘》的新闻报道则使我对今年的“光棍节”印象尤为深刻,尽管事实证明这只是某网站举办的一次大型跨国相亲活动,但据说这则消息还是引起了中国外交部的高度关注。我想,这个事情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只是震撼,更多的是沉思。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绝非偶然,一定有其发展的社会背景,会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下面我对由本事件引申出来的若干话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由男女比例的失衡到剩男剩女的流行

看到“光棍”,我们很容易想到男女比例失衡。的确,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其中未婚男女比例为136:100,如果我国人口按13亿计算,那的确会存在相当数量的男性光棍即剩男,这也许是以前允许婴儿性别鉴定而导致性别失衡的结果吧。如此推理,剩男流行似乎也尚在情理之中,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现在剩女也流行呢?越来越多的女生称自己为“女汉子”,往剩女方向发展。有人说,在这个“宁愿坐在宝马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极度追求物质的时代,女生们太挑剔了,最终导致嫁不出去。还有人说,这是ABC理论:女生要活得更自由些,于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和修为,最终变成了A类女;男生面对太多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落于下风的多数变成了C类男;于是A女和C男就都被剩下了,组成了剩女剩男的生态圈。但我认为,女生在经济独立的条件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无可厚非,剩与不剩只是他人的观点。一般而言,剩女若放低条件就可以解决剩的问题,而剩男问题则没有这么简单。男女比例失衡,尤其是剩男过多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德国学者Gunnar Heinsohn认为:历史上,当大批男性无法结婚时,他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成为和尚,要么结为匪帮。

关于剩男剩女的讨论,涉及的是婚姻问题,表达了人在精神层面的诉求。精神上的空虚,有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质上匮乏。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住房与婚姻的关系吧。

2、由房奴的尴尬到婚姻的代价

衣食住行本是人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是面对高昂的房价,我们不禁怀疑这个理论是不是搞错了。在大城市,房子的价格直线上升,其涨幅令人膛目结舌!在咱们中国,买房置业才能结婚似乎是一种传统。于是,年轻人为了能结婚,被迫借款买房。所谓“房奴”,就是指好些按揭买房的人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成为房子的奴隶。高昂的房价催生了大批的房奴,而房奴们的尴尬和狼狈,尖锐地折射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失控。现在有人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极大的泡沫。政府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采取了不少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作为GDP主要成分的房地产行业又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力,如果过度打压,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人戏言,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幕后黑手是丈母娘,因为住房始终是男女婚姻中绕不开的一道坎。现在大城市结婚的条件是“有房有车”,仅仅一套房子就会使那些身居一线城市的小伙子们变为剩男。农村的情况也不乐观,年轻人也是因为结婚建房而花光了爹娘的一生积蓄。这是婚姻最初的代价,让人望而却步!如此看来,“团购越南新娘”事件似乎就合情合理了。可是人终究具有社会性,最终都要经历婚姻,组建家庭。如果婚姻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开始怀疑将来人的社会属性是不是会消失?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我想,社会上那些千千万万的光棍们的梦想恐怕就是尽快找个老婆吧。

有人会觉得以上话题太过严肃,那就来点娱乐的吧。

3、由娱乐炒作到网购炒作

大家都说这是个娱乐无极限的时代。谈到娱乐就会涉及到炒作,炒作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前所未有的火爆,同时也意味着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辉煌。不错,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商业和娱乐活动难免会运用炒作手段获取利益,但是过多的炒作是否意味着活动的本身并没有真正值得延长的生命力,只不过是满足眼下大众的心理?拿娱乐节目来说,《中国之声》和当前最火爆的《爸爸去哪》,播出之后都引起了社会热议,收视火爆,我相信之后就会有很多类似的节目横空出世,因为中国的“山寨风”地球人都知道。但这些从国外“拿来”的节目又能火爆多久呢?过多的炒作又会使多少真实残留?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个点是否会因反复的触动而麻木?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事物,加入过多的炒作只会加速其死亡的过程。正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货币,不会因面额数的增大而更有价值。

凡事都要把握度,古语说: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开全,月未圆。炒作也在科学界运用,媒介是专家。专家们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于是导致了很多的生命科学的学子们翘首以盼自己世纪的到来,可惜“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却等到了互联网的浪潮,大数据的时代,云的梦里。马云的阿里巴巴真是芝麻开门的咒语,成全了马云时代。有人说:网上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这个“网”果真网住了无数的“鱼”。面对“网”中的多姿多彩的“鱼”,尤其是当真实的“美人鱼”——越南新娘,在“网”中“进化”出来以后,进化学也不能不甘拜下风。“双十一节”的网购狂欢活动,其实就是利用“价格弹性”、“激励理论”、“二级价格歧视”等经济学原理加上电商的反复炒作,实现了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但当网络炒作目标触及“人本”后,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相信?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经济繁荣的今天,网购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如果网购可以满足一切,是否将来的我们只需要在网上过一生?这个世界除了我们之外是不是只剩下网络?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狂欢中勿忘理性!

责任编辑:小洪山记者团李虹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