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记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颁奖活动后

  • 李锐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11-02
  • 587


    【新闻网讯 记者李锐报道】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最高的自然科学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今日适逢其62岁生日,下午参与了“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作为一名在科学院学习非纯自然科学学科的学子,一方面对于母校这六十余年的辉煌倍感骄傲,增强了自己的爱校情怀,另一方面,由于活动上多次提到的科普、科学传播理念,也触发了作者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思考。

    据介绍,这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征文参投者从科学院院士到大学教授,从在校学生到工人、农民,也说明了中国科学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大概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和科学这个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十足激起了中华儿女对于科学的热情。

    得奖文章中,很多文章的题目引起笔者的思考,文章中有的强调要建设科学院的人文科学,也有提出应当把科学家拉下“神坛”,还有的强调科学传播的重要性。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问题在于,公民对科学的支持,是因为对科学的崇拜、把科学家视为社会的偶像,还是因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公民有责任了解他?如果是因为前者,那么科学本身是就显得很危险,把科学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探讨,让公众失去了了解科学真相的信息和机会;而后一种情况,则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所必须的。只有公民意识到科学只不过是众多社会前进力量中的一支,破除对科学的迷信,充分参与到科学中,科学才能持续有效的发展,科学精神才能得以弘扬。

    看到征文中数量可观的文章都认识到中国科学院发展科学传播的重要性,笔者感到非常的欣慰。回到征文活动本身,不但有文章的投稿,中国科学院还组织了系列活动,比如网友参观中国科学院、相关院士到网络平台与网民交流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推广中国科学院的良好方式。但是,活动一定要以破除科学迷信、传播科学、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姿态为入手点。如果活动之后,参观者更加敬畏科学、把科学家又神秘化了,那这类活动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提倡“民主办院,开放兴院”,基础就是广泛的吸纳社会的各种信息,打好这一基础的前提则是中国科学院有效的进行科学传播,只有这样,更为广泛的更为有效的意见才能被中国科学院“为我所用”。社会要是处在一种科学迷信的状态下,一味的弘扬赞美科学院有何价值,这样的科学只能是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看到这次内容丰富的征文,看到各界人士积极为科学传播呐喊,笔者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明天一定更加的美好和辉煌,“民主办院,开放兴院”,把科学院建设成为社会进步的火车头、思想库、大学校的目标指日可待。 

    引一句征文活动中二等奖获奖代表武夷山老师的话,“科学和科学传播是两个车轮,一个车轮都不能没气儿,科学传播于科学而言,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责任编辑:李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