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助人就是助己

  • 黄杰文 (心理协会)
  • 创建于 2007-07-14
  • 2548
“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授课
7月12日下午,近两百名中科院学子在中关村S206听取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犯罪心理学讲座。主讲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研究过多起重大案件,如马加爵案,黄勇案等,在犯罪心理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该讲座由心理协会主办。
 
讲座的主题是“犯罪心理研究”。一开始,李教授就跟大家介绍为何要研究犯罪心理:研究犯罪心理,就是研究人性的弱点,从中可以推知人的心理演变过程,由此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人员管理和预防犯罪,同时还可以从中得知该如何防止犯罪侵害。
 
李教授从今年四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特大枪击案谈起,认为这其实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一场悲剧。接着她又介绍了好几件大案:如01年炸死炸伤300多人的靳如超案,03年残害17名青少年的黄勇案,04年将同学杀害在宿舍的马加爵案,06年发生的邱兴华滥杀案等等,这些犯罪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很残酷无情杀害了与凶手并无深仇大恨的人,难道做出这些反人类行为的凶手都是精神病人吗?
 
由此导出了两个问题:犯罪怪异 = 精神病人作案?异常犯罪 = 无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学创始人龙布罗梭说过:“研究犯罪,首先要研究犯罪人”。
 
李教授认为,犯罪人的基本类型分为三种:反社会人格型;犯罪人格型;普通心理障碍型。大多数的犯罪人都属于第三种类型,如马加爵。心理障碍即“心理发展停滞的表现”——“执着于过去的某点,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求得摆脱,以致与现在和将来都脱离了关系。”心理障碍往往是人在经历各种冲突时面临失败的反应。一生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机会面对失败,如果执着于失败的痛苦不能摆脱,那么就很可能陷入偏执,严重的就会发展到犯罪。
 
李教授重点分析了马加爵案和黄勇案,告诉我们应该从心理发展轨迹来看待犯罪人。如从马加爵从小的表现和家庭背景,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传统,聪明和自尊心强的人,他受不了别人的嘲笑。当听到同学说他古怪并曝露其隐私的时候,心理十分愤怒从而产生杀人来口的念头,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他策划了整个残酷的连环杀人事件,无情的夺去了四名同学的生命。虽然他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逝去的年轻生命却无法返回,给双方的家庭都带来了无穷尽的痛苦。
 
整场讲座十分精彩,李教授妙语如珠,同学们掌声不断。末了,同学们积极提问了好些问题。在回答如何与人交流时,李教授说“要少想点自己,多想点别人;多站在别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助人也就是助己,给别人留空间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空间。同时从马加爵案中我们还吸取了一个教训:就是要口中有德,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用尖刻的言语去刺伤别人。”
 
在谈到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时,李教授提到“恋爱的是一类人,结婚的才是一个人”,所以恋爱中的人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以为离了谁就活不了,失恋了再找另外一个相同类型的人就行了,而婚姻讲究的则是一种责任感。提到为了建立良好的心态,李教授建议:要进行认知上的调整,不要太偏执,要多运动,身体上活动累了乱七八糟的想像就不会太多,要多与人进行交流等等。
 
责任编辑:黄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