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气象日——记者团成员参观中国气象局

  • 王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创建于 2014-03-25
  • 392
记者团成员正在参观气象局
记者团参观后合影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其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记者团的成员们,以及其他国科大学子一起参加了由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名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的主题活动。

活动当日中国气象局为公众开设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馆内馆外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参观者多数为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他们大都由学校组织老师带领前来参观;其中也不乏社会人士如单位退休职工、企业员工等。

志愿者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气象观测场。观测场内有风向风速计、百叶箱、雨量器、小型蒸发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日照计等。每个仪器前都有志愿者为大家答疑解惑,小到方法目的大到原理过程,志愿者为每一位求知者耐心讲解。朝阳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同学告诉笔者:“之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过这部分知识,这次亲身体验加深了自己对气象观测场的了解。”

随后,大家来到科普厅,在这里可以了解整个气象学的历史。这里有气象学巨擘的简介,也有各个气象模型的介绍,海淀中学的高中生担任科普馆的讲解员。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厅内有一个与公众互动的“游戏”。称它为游戏是因为它类似舞蹈机,当你挥动手臂打掉气象标识时即可获得相应得分。寓教于乐,增强趣味的同时也达到了科普的效果。华风影视大楼里,公众们将与气象播报员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气象播报全过程,并与气象播报员合影留念。令大家吃惊的是:原来在电视上看到的气象播报员身后的气象云图,在实际的录制过程中是没有的,仅有一个绿色的底色。业务熟练的播报员对各个地区的位置早已了熟于心,因此可以精准的指出相应的位置。

本次活动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如科普画册、纪念邮票册等。在留言板块中,主办方邀请了中国气象界的专家实时及时地回答气象爱好者的提问。笔者对于一个星期之前的东莞冰雹恶劣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咨询。原来,今年南部地区地表气温较以往低,而上空暖气流爬升越高形成的冰晶就越大,下落至地表的过程未经过充分融化,因此形成大个冰雹。可见今日的活动为各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加深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善待地球:它不是由父辈赠予的,而是从子辈借来的。我们不是从先辈手中继承地球,而是从后代那里借用它。气候决定了生态,生态也影响着气候,改善气候要从改善生态环境做起。

尽管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在未来的数十年中,许多事件都将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会使温度持续上升,导致海平面升高,并使全球天气形势发生改变,极端事件频发。青年人应当做好准备,参与到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让我们美好的愿景融入青山、绿水、蓝天。

责任编辑:王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