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林夏艳报道】11月1日,在玉泉路校区二公寓活动中心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有序地进行着,尽管外面飘起了大雪,里面的场景却是十分火热,很多同学都不畏寒冷跑来参加这次活动。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对情侣,男生就读于我校计通学院计算机专业,女生却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专业的,听说这边有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特意从北京大学赶到采集地点参与此次活动。这对腼腆的情侣只是回答记者,这没什么,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应该的。记者发现,活动现场女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平时在针管面前皱眉的女孩毅然参加了此次活动,一位瘦弱的女生告诉笔者,因为自己体重不够,不能献全血,所以和同学一起来采集血样,如果以后有配型需要,一定会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据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是由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与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学生会秘书处举办的一项公益活动,至今已经举行过四届。由于我校同学历来有着热于助人、服务社会的优良风气,每届活动都受到全校同学的高度关注。这次活动在中关村园区采集血样90份,玉泉路园区127份。
海淀区红十字会负责此次活动的毛老师介绍说,一般造血干细胞来源于三个渠道: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中华骨髓库目前主要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简单来说,就是先把全血输出体外,然后通过机器分离造血干细胞(50ml就可以了,对捐献者没有任何),再把血细胞输入体内,整个过程3-4个小时。休息2 个小时就可以正常活动了,造血干细胞很快就能恢复。由于社会了解度偏少,很多人还是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会有损身体而有所顾忌。毛老师说,这样的阳光工程意义非常,他在这样的岗位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因为找不到可以移植的干细胞而去世。中科院代表我国最高的科研水平,希望学子们不仅在捐献上奉献自己的爱心,也能够更多地关注白血病、败血病等血液疾病,在生命科学领域多进行研究,造福社会。
学生会秘书处同学告诉笔者,从活动的动员、发动到现场的采集一共持续了十天,通过海报、网络、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从现场的情况看,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今后的活动中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制作相应的会旗、在活动现场播放宣传片等等。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项公益性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