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文艺复兴的奇异风采 增科苑学子的人文素养——明德讲堂思想系列讲座举行

  • 许静静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03-13
  • 215
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主持
丁宁老师在讲解
丁宁老师在讲解“小骑士”一画
座无虚席的现场
讲座后的讨论

 【新闻网讯 许静静】3月12日晚7时许,中关村园区S101教室座无虚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应邀做客明德讲堂,作了题为“文艺复兴艺术的奇异风采”的讲座。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丁宁老师解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绘画和雕塑作品,通过与其他时期同主题艺术作品的对比,着重讲解了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奇异之处,让同学们领会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丁宁老师以文艺复兴时期乔托的雕塑作品《耶稣受难》讲起,对比中世纪时期若干《耶稣受难》的雕塑,指出乔托的作品体现了耶稣手臂和身体的重量感,而其他作品缺乏这一点,他说:“中世纪时期的作品将耶稣与常人拉开了距离。”
    “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理解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丁宁老师在解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时如是说。同时,丁宁老师展示了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大卫》雕塑的图片,从细节到整体的对比,从人物的肌肉到骨骼,从双肩的高低到重心的位置,图片直观地展示了雕塑作品的杰出之处。
    讲到文艺复兴,自然少不了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这幅画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丁宁老师娓娓道来。简单地说,有几个原因:这幅画开创了以真人、普通人为模特的先河,而且画中人物的微笑非常完美,画面的背景是达芬奇故乡的实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幅画有传奇的历史,有让历代世人孜孜以求却又未能完全破解的秘密。
    丁宁老师认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最大的奇异之处在于艺术家将个性融入作品中,抛开了中世纪宗教的压抑和束缚,比如有学者猜测米开朗琪罗以自己的手为模型做成了《大卫》人物雕塑中的手,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添加了自画像,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将传统的面包换成鳗鱼和桔子片,等等。
    丁宁老师特别指出,他本人最喜欢拉斐尔一张17cm×17cm大小、以小骑士为主角的画,画中小骑士做着白日梦,梦中左边一位女性手持利剑和书本,右边一位女性手捧一束鲜花,象征着我要力量,我要知识,我要幸福生活,不要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丁宁老师认为这幅画很能展示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
    讲座现场惊叹不断,笑声不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9点钟讲座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继续和丁宁老师热烈地讨论着。

责任编辑:许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