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ics Meets Glycomics—记研究生院第七十四场午间讨论会

  • 王欢欢 (生命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11-10-26
  • 556
王嵬老师与各学院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0月25号中午,由教务处主办的第七十四场午间讨论会在玉泉路园区如期举行。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嵬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Genomics Meets Glycomics”的报告。研究生院近30位老师参加了午间讨论会。
 
 王嵬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这一里程碑事件开始自己的报告,概括总结了现今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探索人类基因组信息所用的方法,开启了大家认识这一领域的大门。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通过基因组信息不仅可以实现基因诊断,而且还可进行基因治疗和研发“personalized medicine”。随后王嵬向大家介绍了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SNP与疾病关系领域所取得的丰硕的科研成果。利用数以千计的SNP 标记(from HapMap project – “tagging SNPs”),通过以芯片为基础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扫描,探索脑中风病人的基因组差异,王嵬希望自己能够为脑中风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王嵬的科研团队在表观遗传学领域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疾病表型与基因组信息密切相关,但一种疾病表型并不只与单一的基因有关,王嵬提出了自己的科研方案:利用“intermediate phenotypes”(即“Glycomics”)和“isolated populations”找出在隔离群体中大量富集的稀少变异。王嵬的科研团队在人的血清中量化了超过100个N-连接聚糖(N-linked glycans),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N-连接聚糖对多细胞生物非常重要,缺失将导致胚胎死亡。王嵬与大家分享了他在这一研究中利用的以HPLC为基础的N-连接聚糖分析策略。
 
 最后,王嵬介绍了自己首次提出的亚健康英文术语“Suboptimal Health”及发明创制的亚健康状态评价标准“SHSQ-25”,并针对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出了创新的研究思路“Glycobiology Study”。这些科研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PLoS Genet、Nature Reviews Cancer、NEJM、Lancet、J Epidemiology, JPR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王嵬用自己的热情、智慧及日夜不怠的辛勤工作,使中国遗传学在世界学术领域发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强音。
 
 王嵬的报告引起参会学者的认同和热烈的讨论。王嵬就大家所提出的“糖结构变化如何用于疾病诊断”、“糖基组学是否属于获得性遗传”和“基因型一样,表型怎么就不一样”等问题做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释。譬如:以红绿灯转变时间的不同,从而引起整个交通系统的改变,来解释基因的时空表达不同引起个体表型的改变。
 
 整场报告持续1个多小时,王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王欢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