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孤独的好处

  • 刘思玲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4-06-06
  • 567

首先作一个区分,“孤独”和“寂寞”完全是不等同的。虽然经常被当成近义词,两者也有交叉,但差别还是很大。寂寞的原因很多,但孤独的原因,不是寂寞的原因。孤独的人不一定寂寞,成群结队却可以寂寞。寂寞通常携带伤怀的情绪,但孤独的意义,却远非如此。

年幼时的孤独,会让人学会自处。当孤独的时候,感觉和外界隔离了,感受脑中纷繁的思绪,观察皮肤下面脉搏给予血管的压力,听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当你做到这些,就足够了解自己了,才能在走入这个世界之后,明白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初恋应该是自己,柏拉图的理论是人生下来就只是一半,终生都在寻找另一半。若未在孤独中了解自己,应该也会确定自己想找的另一半到底是怎样的。

很多高手都是在孤独中成长。孤独,造就与众不同,若与所有人都一样看待这个世界,便不会有超常的想法,也不会有超常的努力和信念。武侠小说里有独孤求败,一生都在寻觅对手,只为了求败。

文艺青年、作家这样的人,似乎更偏爱独孤。总得有人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创造出打破已有文学范围的东西。孤独的升华可以是生命的癫狂。还记得那个割下一只耳朵的画家,他的画绚丽纠结,似乎有很多个漩涡。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里把鲁迅先生作为典范,他的想法是鲁迅先生为了保持自己的创造力,才进出《新青年》,才不停变换工作,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想法枯竭于人海之中。

蒋勋先生提到另一个方面的,就是革命。简单举一例,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是大地主,拥有很大的农庄和很多奴隶,在《复活》中,他表达自己拥有如此多土地和农奴的不安,在他老年,写信给沙皇,决心放弃爵位和土地并且让农奴恢复自由身。革命的困难往往也伴随着诗般的美学借用《孤独六讲》中一句话——“就像《史记》里,动人的都是现世里的失败者,项羽失败了,屈原失败了,荆轲失败了,可是他们的失败惊天动地。“

最高级的应该是享受并且利用孤独,首先就得不害怕孤独,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能一直站得稳。很多大作家在公共场合经常说“喜欢一壶茶伴一本书”,宁愿抛弃一些可有可无的社交,我想这是因为孤独才能赐予他们灵感,小火花只有在安静时才分外亮眼而容易被捕捉。

回头看,做科研也需要孤独,静下心来才可以发现一些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也许就是新领域,新定律的前身。

在科研路上,做一个“独孤求败”者,想必也是一件极好的事!

责任编辑:刘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