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朱敏讲解蛟龙号7000米深潜实验

  • 李艳丽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1-29
  • 308
朱敏在演讲(一)
朱敏在演讲(一)
朱敏在演讲(二)
朱敏在演讲(二)
朱敏与学生交流问题

【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112815:30,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主任朱敏做客“格物明理”讲坛,在中关村校区教学楼S102教室,为同学们讲解蛟龙号载人潜艇及其声学系统,国科大科研处处长乔从丰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朱敏首先简单回顾了蛟龙号的发展历程,详细解释了一些关于蛟龙号的问题,并生动介绍了蛟龙号深潜7000的过程以及蛟龙号下一步的工作。

据朱敏介绍,1992年首次提出建造深海载人潜艇,2002年成立了7000载人潜水器项目,通过逐步增加深潜深度,2012年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62,圆满完成任务。

关于蛟龙号的一些问题,朱敏主要解释了开发海洋深潜技术的目的,为什么要研制载人潜艇,蛟龙号的基本情况以及声学系统在蛟龙号中的应用。

开发海洋技术可以探索深海科学奥秘,开展地球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勘探深海资源,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深海中蕴藏着大量的能源,如锰结核、富钴结壳、可燃冰等,深海中的生物群落也具有科研价值,如它们的耐高压基因等,深海技术为探究生命的起源和迁移提供了新思路。

研制载人潜艇很有必要,朱敏说,通过摄像机观察的效果和通过人眼现场观察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人可以在现场进行更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完成更精细的作业,这比AUV功能更强大,比ROV更灵活。

关于蛟龙号的基本情况,朱敏提到,蛟龙号整体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声学系统均为中国独立完成,但其中承受高压、钛合金的载人球是由俄罗斯焊接的,浮力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朱敏还为大家详细说明了蛟龙号的下潜和上浮的控制,蛟龙号的操纵和安全措施。

声学系统在蛟龙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敏说到,电磁波在水中衰减得很快,只能传播很短的距离,相比之下,声波的作用距离要远得多。蛟龙号上包括六种声学设备,分别完成水声通讯系统传送语音、文字、指令、数据和图像等信息、成像声纳观察周围的物体信息等功能。

朱敏播放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7000海试的视频,并生动地解读整个过程,让在座师生对蛟龙号的下潜、作业、上浮、回收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蛟龙号的下一步计划,朱敏介绍说,要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改造,2013年上半年要在南海进行科学调查任务,最后把蛟龙号交付给深海基地,用于深海载人的科研工作。

讲座的最后,朱敏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带来的蛟龙号模型、蛟龙号采回的锰结核、蛟龙号应用的浮力材料等,并回答了现场同学关于蛟龙号下潜速度、核心技术等问题。

“格物明理讲坛”旨在利用国科大多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扩大教师和研究生的知识面,服务教学,创造新知识。

责任编辑: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