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进现实,智慧启迪青春——马石庄为管理学院学生作《青春中国》报告

  • 李艳丽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07-03
  • 233
报告会现场
马石庄作报告
师生互动,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现场主持

【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7月2日晚6:30,中关村园区S101教室里响起汪峰激昂的歌曲——“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带着同学们熟悉的笑容站在了讲台上,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习札记——题为“青春中国”的主题报告。

报告浓缩了以发达国家为代表欧洲发展历史,将中国与各发达国家的发展相比较,从历史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当代难题,用客观事实和历史规律,直接回应中国青年思想深处的困惑与迷茫。睿智的语言一次次打开同学们心底的疑惑,生动的事实唤起同学们不断思考。

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是曲折漫长的

“其实,说起现代化,具有500年发展历史的工业国与我们只有100年发展历史的中国相比,就像壮壮的大孩子与正在长个儿的小孩子一样,我们肯定会挨欺负。”马老师生动地打着比方。

当前的中国,虽然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国内外多重发展困境。特别是来自许多发达国家的指责和某些学者对中国文化和发展道路的批评、质疑,都让很多青年人感到困惑,甚至无所适从。

“中国现在正处于巨大的文化多样性之中,充斥着太多的声音、说法、选择,人很容易迷茫。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就其现代化发展的时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目前正处在青春期,这就是‘青春中国’。就像处在青春期的人一样,会有各种异样的情绪、心理等问题,中国同样面临着发到国家经历过的各种各样难题:贫困人口依然很多、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制造屡遭质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焦躁情绪,等等。从现实角度看,中华民族要实现其伟大复兴,注定是曲折漫长的。”马老师满眼希望地看着同学们。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要给国家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从中国耻辱到中国觉醒,从被欺负到自主发展,中国走到今天是极其艰辛的。”马石庄展示着一幅幅历史图片,“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不能忘却,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国家。毋庸置疑,中国需要改变、需要成长,但要靠青春中国之青年,在自己最好的时光里,靠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的祖国!”马老师情真意切的一番话,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共鸣。

“我的同学,曾经一起大学毕业,我留在国内,他远赴美国。而到如今的年纪,他生活富足,反而还羡慕我,羡慕我活的精力充沛、充满自豪感。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一直在建设我们的国家。”马老师幸福和自豪的表情也引起了同学们内心一阵阵悸动。

今天英国的绅士、法国的浪漫也都是从野蛮和残忍中成长过来的

马石庄以英法德美的历史史实为例,客观地告诉了同学们,原来顶着光环的天使也有魔鬼的面孔。英法三十年的战争,民众对教会腐败的抗争,宏伟的英国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其他国家抢来的文物,浪漫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也曾研制残酷的绞刑刑具,现在以精密著称的“德国制造”也曾是粗制滥造的标志,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格兰特当选了总统,却组建了腐败的内阁……如今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向了文明,但他们也曾经在残忍的争斗中前行,在“年青”的时候以掠夺他国的手段支撑起了当今现代与繁荣。

清末的中国,风雨飘摇,但不止一位西方学者预言,一百年后的中国要再次崛起,如今这些预言正在实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注定是与他们不一样的国家。大家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不要盲目崇外,也要看得到我们中国自己的发展成就。”马老师走下讲台,跟同学们近距离的交流着。

当今青年人的迷茫,似曾相识

马老师认为,现在的青年人正处在后现代时期,这是一个喧闹、嘈杂的环境,各类社会问题与各种思潮交汇碰撞。而曾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并且是被印刻在各种音乐、美术、文学等各种文艺作品中的。贝多芬的《命运》,奏响了法国大革命的汹汹气势,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展示了俄国的辽阔与壮美,到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俨然把同学们重新带回了火车轰鸣、烟雾弥漫的工业生产时期;美术作品也令人惊异,晦涩难懂的印象主义,夸张无比的超现实主义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内心的浮躁与不安。

中国现在出现了光怪陆离的涂鸦、没词没句的《忐忑》,也受到热捧。马老师坦言,中国是把历史压缩成照片,极短的时间快速发展,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青年人就会不可避免地有迷茫和困惑的问题。

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有耐力

如何来解决青年人的迷茫和困惑呢?

“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于任何国家的独特性,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必然是自己探寻摸索的,有些人们看不惯、觉得无奈的事情其实是历史造就的,是中国在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马老师认为,“应对这些问题,青年人的出发点应是负责任,对家人朋友、工作事业、国家民族秉承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要有耐性,有耐力,等待青春中国过了青春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讲座最后,同学们再次领略了马老师的朗诵——李肇星所作的《青春中国》。这是一场既风趣幽默又意味深长、既欢快活泼又引人入胜的讲座。长达四小时的讲座,同学们意犹未尽。

“只要对同学们有帮助,我就愿意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体会。”演讲最后,马老师诚挚地说着。同学们知道,这不是虚话,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却仍然身体力行为学生尽心尽力的老师。

掌声再次响起,愈加热烈,这是同学们在向熟悉的“老马”致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艳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