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谈中关村与人才发展

  • 许静静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2-31
  • 597
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主持此次讲座
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在演讲
现场学生提问
讲座结束后,傅首清继续为学生答疑解惑

【新闻网讯 记者许静静】12月29日上午,在中关村园区S101教室,一场名为“中关村与人才发展”的讲座吸引了众多科院学子驻足聆听。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应邀作了此次讲座报告,讲座由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主持。

傅首清围绕中关村发展概述、中关村人才发展现状、中关村与硅谷和中关村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立体展现了他眼中的中关村,着重讲解了中关村人才发展历程。同学们从中体会到自己眼中的中关村与区长眼中的中关村不同之处。

“中关村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如果将中关村看作一个系统的话,那么你输入梦想,输出思想,实现理想。“傅首清最后概括中关村时如是说。

关于如何观察中关村,傅首清列举了六个角度,真实而又生动。他提到,在大众眼中,中关村是一个电子市场,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名字,是海淀区的一个地名。中关村是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的地方,核心地带有39所大学,傅首清说:“这种密集程度世界罕见”。中关村是创新创业的的地方,是科技创新体制先行军,是科技产业发展的旗帜,是科技的代名词。

纵观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傅首清总结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第一阶段是电子一条街时代,这是发生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这一个阶段的诞生离不开中科院,当年物理所陈春先和十个伙伴成立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推动了中关村进程。第二阶段起于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海淀成立。第三阶段是1999年到2009年,为中关村科教园区时期,正值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产业发展趋势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为中关村创新园区示范时期,当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期。

除了感性认识外,傅首清还用运用数字和图表解读了中关村的发展,表明企业活力持续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加速聚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人才在中关村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傅首清列举了多位中关村创业英雄,比如陈春先、柳传志、王文京、张朝阳、李彦宏、雷军等等,并总结了这些创业人士的异同点,相同点是有激情、技术创新、执着敬业,不同点是有海龟有本土,有精英有草根。傅首清说,在中关村,拥有技术、资本、人才和信息,创业条件齐全。

比较中关村与硅谷,傅首清谈到,两者发展模式相似,但中关村依托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在美国成熟的社会环境中,硅谷只依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傅首清说,现在正积极学习借鉴硅谷的成功实践,绝不是copy,而是建立在技术、资本、产业链、人才、信息等方面建立链接。

最后关于推进中关村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傅首清提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和举市体制,分紧跟、同步、超越三个步骤走。

讲座结束后,现场学生就“园区外公司如何享受创业优惠政策”“中国式焦虑”等问题请教了傅首清。

傅首清长期以来支持、指导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此次讲座中被聘为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由汪寿阳亲自颁发聘书。

 

新闻链接:

傅首清,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曾长期从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及发展工作。

责任编辑:许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