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剖析唐和五代的瓷器

  • 高原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06-19
  • 681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剖析唐和五代的瓷器
 
【新闻网讯 记者高原报道】
 
6月18号上午,综合楼408教室,来自南开大学的刘毅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唐和五代的瓷器鉴赏》的精彩解说。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唐和五代的青瓷,青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其中以浙江的越窑最为出名。中唐时期越窑开始烧出自己的特色,窑场主要集中在今慈溪上林湖极其附近,产品特征:胎色青灰,胎质细腻。到了晚唐时期,对瓷器开始注重装饰,表面有“细针划花”,出现了葵花碗、海棠碗等。提到青瓷,不得不提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诗连同诗题,实际上已经把“秘色瓷”的基本内涵说明白了,即“秘色瓷”出产于越窑,其颜色是青绿色即“千峰翠色”。除了越窑,还有寿州窑、洪州窑、鼎州窑也是比较有名的。
 
接着刘教授又介绍了另一种瓷器——白瓷,唐代的白瓷窑场主要集中在北方,与青瓷南北对峙,所以有“南青北白”之说。白瓷以河北邢窑所产的质量最高,唐诗中有不少对此的描写。定窑是继邢窑之后发展起来的有一个著名的北方白瓷窑场。景德镇窑在五代时开始兼烧青瓷和白瓷,其中白瓷胎微透光,外底中心有一凸起之乳针,这是它与定窑白瓷最大的不同。
 
最后,刘教授说,唐代的瓷器,除了产量大的青瓷和白瓷之外,其他品种还有黄瓷、黑瓷、花瓷、彩绘瓷等。瓷器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唐代咏瓷诗的发展。历来文化的发展总有属于其自身的生活土壤,而瓷器的身上传承了太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毅, 男,1964年3月出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法学双学士学位;1993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工作,曾任历史系系主任助理、文物博物馆学专业主任,现任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教授、系主任。 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