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师到创业者:创业是一种人生修炼——陈大同博士做客国科大人文系列讲座

  • 许静静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1-18
  • 273
赵红讲话
陈大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
赵红与陈大同进行交流访谈
听讲座的同学们
讲座嘉宾与创业商学院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新闻网讯 记者团许静静】11月16日晚7时许,在国科大中关村园区S201教室,科苑学子用热烈的掌声迎来T004号人文讲座的主讲人陈大同博士,演讲的主题是“创业是一种人生修炼”。该讲座由国科大创业商学院主办,国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创业商学院名誉院长赵红应邀主持,并与陈大同进行交流访谈。

陈大同围绕科技创业,结合自身在中美两国成功创业,继而转型为科技创业投资人的经历,分享这期间的心路历程,向科苑学子展示了修炼的过程和成果,让大家领略到工程师出身的CEO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包括眼光、胸怀、智慧。

关于个人经历,陈大同从年轻时知青插队到农村说起,然后考大学、读博,继而出国留学读博士后,分别攻读了两个博士后学位,他坦言当时正值国际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困难,经济恢复后,就立即求职,开始工作。

陈大同自嘲是“被创业”,当时自己只是工作两年后,不安于现状,自学了集成电路设计,然后在几个朋友的说服下,一起创办了公司。在美国的这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先是遇到同行一群巨鳄,好在合伙人一起工作,中国才智加硅谷精神,最终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颗单芯片;之后又经历了上市惊魂,公司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瞬间破灭的环境下成功上市;上市后股市又经历过山车。在世界产业由欧美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潮流下,陈大同选择了回国,当年祖国一份关于重视高新科技产业的政府文件也给了陈大同莫大的鼓舞和信心。2001年,陈大同在上海成立了展讯通信公司,将市场定位为手机核心芯片这一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该公司采用两地模式,即在硅谷进行IC设计,在上海进行通讯应用软件的开发。公司自成立后,经历了2002年生死一线的存亡,奇迹般研发出三合一芯片,芯片面积为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对于后来经历的股市过山车,陈大同豪迈地说:“玩的就是心跳!”2010年,陈大同再次创业,联合创办了山资本公司,经营风险投资。

陈大同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后,又系统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创业环境。陈大同认为美国市场具备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引领者创新潮流,其中软技术产业一枝独秀,而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试验场,是创新的生存土壤,同时也是全球最残酷的竞技场。硅谷民谣道: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又脏又乱又快活。陈大同指出,在中国创业秘诀是微创新,成功之道是掌握核心技术和注重产品差异化。

创业“光环”之下充满艰辛。创业者以非常人的方式生活,没有双休,永远在闯关,这个过程是人体的“强力加压老化试验”。陈大同说:“创业失败了会被棒杀,创业成功了会被捧杀,如果能看透名利,就离佛不远了。创业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关于创业者,陈大同谈到他们是不安分的、不知足的、不信邪的。创业的冲动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这个梦想能让自己兴奋得睡不着觉,而这种状态能持续很长时间。创业时要考虑到创业失败的后果是否能够承受。陈大同强调:“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而且并不是自己创办公司才叫创业,如果你能数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公司里兢兢业业地工作,经历这个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业。”

从工程师到创业者,需要做出很多转变。陈大同认为,要由技术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要尝试放权,信任别人。他说:“工程师的通病是什么工作都要亲力亲为,别人做的不放心,这一点是不适合做创业者的。想做创业者要虚怀若谷,知人善任。”另外,创业合伙人也很重要,在合作中产生的信任、磨合出的战友情怀有助于创业的成功。

现场有同学提问博士创业跟硕士创业比起来优势在哪里,陈大同回答道:“如果打算创业就将博士课题产业化,博士论文成果是不可复制的,有竞争力的。”

讲座结束后,笔者随机了采访几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说:“听了这个讲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工程师可以创业,而且可以成功创业,很多优势可以挖掘利用。”

新闻链接:

陈大同,华山资本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Illinois大学和Stanford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在硅谷联合创办OmniVision Technology公司。2001年,在上海联合创办展讯通信公司,均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

持有34项美国及欧洲专利,并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全国发明创业特等奖,现任中国发明协会理事及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曾任清华企业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许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