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科学的风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营营员参观北大清华

  • 苏孟迪 (学生处、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08-10
  • 344

8月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营100名营员和10名领队老师共同参观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著名学府。

营员们从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出发,首先参观了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在这里,营员们看到了北京大学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并对在假期里依然专心致志上自习的北大学子深表敬佩。

从理科教学楼出来一路向北,营员们看到了北大“一塔湖图”四景中最著名的两景——未名湖和博雅塔。漫步在风华多姿的未名湖畔,营员们体味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建筑,陶醉在湖光塔影迷的人景色里,感受着中国学术圣地的科研氛围与知识魅力。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作为一所以文理基础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领略了北京大学的秀丽景色,中科院研究生院分营的营员们在北京大学学一食堂就餐。菜品虽不丰盛,但同学们却吃得十分香甜。

下午,营员们乘车来到素有“大师之园”美誉的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营员们依次参观了清华大学主楼、水木清华、清华大学荷塘、工字厅、二校门等风景名胜。

参观完了清华大学校园,营员们来到新清华学堂,共同聆听了杨振宁先生成才励志报告——《我的中学与大学经历1933-1942》。今年,杨振宁以“学术方式”在清华大学度过了90岁大寿。他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一起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和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先生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报告中,杨振宁先生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并分享了在学习中收获的一些宝贵经验。杨振宁先生分享了父亲教育自己学习英文的经历,他建议营员们在学习英文时,最好每天多次朗诵一段英文,每次十分钟左右。讲座中,杨振宁还提到了父亲为了提升他的文学素养让他学习《孟子》的故事,杨振宁先生至今仍认为父亲的引导让自己受益匪浅。

最后,杨振宁勉励营员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我们这一辈人最熟悉的声音,也是这种忧患意识,让我们这一辈的大学生发奋努力。今天我们这一辈人已经走进了历史,今天和明天是你们的时代,你们的时代是充满活力的时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你们成长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里,请不要忘记要抓住大时代所给你们每个人的机遇。”

责任编辑:苏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