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 of Africa》

  • 卢德贞 (材料科学院)
  • 创建于 2013-04-01
  • 216

   影片在一个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女人舒缓的陈述中铺陈开来,伴随着的是莫扎特流畅而深情的背景乐,非洲辽阔壮丽的土地,一部文艺怀旧片,大概和《黄河绝恋》一样的唯美爱情故事吧,我想。

   凯伦,为了逃离既定命运的羁绊,为了男爵夫人的头衔,不远万里风尘仆仆来到非洲下嫁情人的哥哥伯若。在没有戒指的婚礼上,丈夫与别的女人的调情,婚礼当天晚上就餐时一对新人争锋相对,似乎这一切都述说着这场婚姻的惨烈。之前的承诺被判无效,婚后第二天丈夫就离家出走。凯伦却平静地操持着新建农场的一切事物,处事冷静、果断却不失亲切柔和;她仍旧在雨中伫立等候着丈夫的归来,一句“I want you you come home”温婉而真诚。直至最后面对丈夫的背叛导致丧失生育能力和被抛弃时,她始终选择了平静的承受,甚至没有一点抱怨和一滴眼泪。我不得不相信,褪去一个女子正值风华正茂的外在,内在的隐忍与坚强散发出来的魅力或许更加能攫取人的兴趣。

   想起了高中时期看过作家方方写的《万箭穿心》,故事的女主人公面对生活同样是一个隐忍、善良、坚强不屈的女子。也许命运是多舛的,但伟大女性在跋扈的命运中表现出的爱和尊严、优雅与豁达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去钦佩。

   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凯伦和丹尼斯,如果拿到现在来说的话,就是婚外恋了。丹尼斯不受约束,独来独往,向往着质朴的原生态生活。他喜欢带着三杆步枪,一个月的补给,甚至带着留声机,外出狩猎。他支持凯伦冒险给在战争前线的丈夫送物资并送给她一只指南针;他带她在蓝天上遨游。他懂她,却在凯伦逼婚时说,我不会因为那张纸而更爱你,爱,需要任何承诺吗?

   辛辛苦苦奋斗了三年,咖啡终于看似有一个好的收成,却最终被一场大火毁灭,与伯若的婚姻也因伯若找到了更富的女人而结束。她要回国,他却说我开始理解你的世界,等我回来,等我飞行回来。然而命运是如此的残酷,给了人希望却在转瞬之间又彻彻底底的摧毁。飞机失事,他永远留在了蓝天白云之间。葬礼上,她沉重叹息道:“明智的你早早离去,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月桂树转瞬苍翠,却比玫瑰凋零得还快。他带给我们欢乐,但是他不属于我们,他也不属于我。”

   我没法去探求爱真正的含义是拥有还是占有,或者说这两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只是我想在爱情刚开始的地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一定是向往自由更多一些的吧,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多的情感需要有一个排出口,让我们的精神有一个停靠的港湾,最终走向了婚姻。只是早熟的女人对神圣婚姻的领悟更深刻一些,一纸证明是对彼此的负责。凯伦和伯若的婚姻或许只是一场交易,注定不能厮守;凯伦和丹尼斯相爱却仍旧没能厮守,凯伦独立坚强,几乎能承受生活给她的任何馈赠,无论是悲还是喜,但是她却有着普通女性一样对家庭的渴盼;丹尼斯追求着自由,无法给人责任上的承诺,最终缠绵过悱恻过还是没能厮守终生。想起张爱玲写过一句“当我们走过商店的壁橱,每个人会努力在玻璃里寻找着我们自己,可以看见自己苍白的脸颊,我们每个人在创造着热闹,但每个人的内心又是如此的孤独。”在情感的世界里,海伦始终是个孤独者,她追求过付出过,但最终仍旧没有得到。

   离开非洲的时候,轻视女性的男性俱乐部却集体给她敬酒,她坦然接受说:“这对我的意义重大”。活在艰难的世上,女性的付出为的也许只是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这种理解会被她们好好珍藏起来用一辈子去欣喜。最终,凯伦勃然一身满怀失落和惆怅离开了她热爱的土地,带走的是对非洲永不褪色的记忆。

   想起《飘》,同样是在战争的背景下,斯佳丽在爱情里是个迟到者,直至最后才明白自己的真爱所在;但在命运的绝对的跋扈中,同样有着足够的承受能力去接受并创造了自己的生活。斯佳丽是感性中夹杂着理性,我们的女主人公却理性中包裹着感性,宁静优雅,睿智果断,独立坚强,独自面对一切。像极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棵树: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棵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下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类,他孤独地生长着,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

   风华正茂的Meryl Streep饰演的凯伦,优雅,深情,不怨天尤人,不甘平淡,在面对挫折时保持自己的尊严,张力极强;富丽壮阔的非洲大地,自由奔跑的野生动物,旋律优美的流畅的配乐,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白,都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了诗一样的史歌。

   无法将这部片子定格为悲剧,看完它甚至不会让人流泪;淡淡的怀旧,哀而不伤;但在影片充满文字气息的节奏里,我分明看到了一朵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花在倔强地绽放,述说着世世代代的伟大女性的不屈、独立坚强、温柔善良。

生活这杯烈酒,因为她们而更加醇香隽永。

责任编辑:卢德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