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严济慈先生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

  • 姜廷阳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06-18
  • 487
6月17日下午3点20分,在中科院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102教室,严陆光院士以《我的父亲严济慈是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为题,为科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严陆光院士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经历,深情的回忆了他的父亲,我国老一辈科学泰斗--严济慈先生。
  
严院士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分为三代人,第一代人是以严济慈先生等为代表的为中国科学事业奠基的一代人,第二代人是依然奋斗在科学战线的赶超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代人,第三代人是我们现在新时代创新的一代人。所以严院士今天的讲座承前启后,深刻缅怀了为中国科学事业奠基的老一代科学家的丰功伟绩,又对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寄予了深情厚望。
 
严济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兼教育家,走过了近整个二十世纪,从小时候的封建私塾教育到后来接受西学教育,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终身以“探索未知,发展科学”为己任,“要让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参与编写了中国从初中到大学的物理教材,并培养了一大批的著名科学家,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钱三强及王大珩。
 
严院士始终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证性,捍卫科学的尊严。他说,“科学的新发现应该是后人能够重复和接受的,不可重复的成果只能是一种假设,不能称之为科学”。他对于创新的定义是你最先解决了某个科学领域或事物中的难题,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从未有过,而又能被别人重复的,得到的看法应该是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而又能被别人接受的。
 
严先生从小耳濡目染,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的做学问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要献身科学事业,就不能以普通人来要求自己,要时时刻刻想着科学的发展。科技工作者没有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的区别,而且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始终坚信“科学应该是可以为人民谋福利的”,把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结合一起,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学问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这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理,终身献身科研的科学家的智慧光芒,严济慈先生的人格力量感染着、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他们从老一辈科学家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和智慧,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严陆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工学家。祖籍浙江东阳,1935年生于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工学家,1953年至1954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
 
 
 
 
 
责任编辑:姜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