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为您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

  • 研究生
  • 创建于 2006-05-15
  • 1733
【新闻网讯 记者团 方晨】5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郭宝柱教授来到中科院专家俱乐部做了一场题为《我国空间活动的展望 》的报告,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整场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教授李佩先生主持。 郭宝柱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中关于发展航天事业的内容:在加快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部分中,“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在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部分中,“卫星应用 研制新型气象、海洋、资源、通信等卫星,开发无毒无污染大推力运载火箭。建设对地观测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民用卫星地面系统设施及应用示范工程”;在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郭宝柱教授指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如下六个方面的发展: 卫星应用 首先是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卫星即将投入使用。他们是我国第二代气象卫星,将代替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为我国的气象预报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是海洋二号卫星。它将为海洋动力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内部还将装置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全天候观测海洋风场、浪场、流场、海浪高度的探测。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对海洋的研究、利用和管理。 第三是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从频率段还是从受用寿命上,我国的通信卫星和国外的卫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颗卫星将极大地提升我国通信卫星的水平。 第四是减灾星座构想。“十一五”期间,要建立起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雷达小卫星的星座,全面提升现有的减灾水平,对我国的自然灾害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这对我国的减灾工作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此外,还有空间育种卫星、太阳望远镜卫星等等。 运载火箭 我国的运载火箭系列齐全,有能力保证我国的卫星发射需求。但是,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运载火箭难以满足日后的需要,还需要研究新一代的火箭技术。 现有的火箭无法满足未来空间活动需要的动力。尤其是探月工程,需要更大的推动力,现有的国产火箭无法满足。 另外,火箭推进剂是有毒有污染的,有可能对发射场、大气、空间航天器、宇航员等造成污染。 还有,现有的火箭通用化程度不高,适应性差,基本上是一颗卫星一个型号。这样的火箭生产技术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未来要发展组合化的火箭,提高火箭的通用性、适用性。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商用的QuickBird卫星分辨率已经达到了几米的范围,拍摄的照片十分清晰。军用的分辨率据说可以数清楚地面上的人。 我国空间遥感技术水平落后,“十一五”期间是一个发展重点。预计要发射资源一号卫星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能力。现在这类卫星在我国还处于规划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平流层飞艇 飞艇可以悬停在20千米上下,覆盖范围可达到方圆1000千米,可以从一个区域飞往另一个区域,必要时可以返回地面。飞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效载荷很大,可以携带高分辨率望远镜、遥感器、电子线和通信设备等等。 飞艇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十一五”的有一个重点。 载人航天 在载人航天中,现在已经启动的是航天员出舱、空间飞行器交汇对接技术和载人在轨技术。 航天员出舱的关键在航天服,航天服就是一个小的航天器,要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交汇对接技术主要是航天器上天后能进入另一个航天器的轨道,并追上它,与之交汇,然后再和它对接。这项技术的实现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了。 载人在轨技术就是指建立一个短期有人照料,长期无人值守的空间实验室。现在,这项技术还在讨论当中。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是早探测,早受益,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探月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已经启动,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预定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一期准备采用东方红三号平台、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地面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开发。 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探测。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表面观测勘察数据与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挑战特别多,都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遇见过的。目前,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至此,郭宝柱教授把一个活生生的《十一五规划》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又自豪,也深感前面的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