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

  • 马小红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10-26
  • 884
 在各种讲座风靡校园的时候,你是否有过不知道选择哪个的困惑?你是否有过去还是不去的纠结?作为一名研一的学生,笔者试图从自身出发扩展到研一学生的全体,也许我的见解不是那么的独特,也许我的观点恰巧与你的观点相左,社会是多样化的,我们的观点也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周五晚上去听了新东方杨军老师的讲座,感慨颇多。现场确实很火爆,真的是一座难求,很多学生是从其他教室搬的椅子,更有甚者直接坐到地上。也许是我们对他的期望太高,也许是因为学术部所宣传的演讲内容与真实的演讲内容差距太大,讲座后很多很多的人说很失望。我们都知道新东方的老师很善于搞活气氛,煽动人,但是我真的找不到他的讲座跟学术部多少关系。大家都以为杨老师会讲解关于口语方面的技巧,没想到持续了2个小时的讲座只有不到30分钟的时间在说跟口语有关的内容而且大部分是关于让学生报考人事部的翻译考试。其实我想我们去听讲座的大部分学生是想获得一点关于口语方面的知识,这从讲座后学生问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真的不知道是我们对讲座的目的理解错误还是讲座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学校的讲座很多,有知识交流型讲座,介绍前沿科技型讲座,邀请资深院士或者教授的科学与人文论坛等会涉及各个专业,感兴趣的你只要你的时间允许可以随便选择去听,但是在去之前还是希望对讲座由足够的了解,不要碰到像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不仅花费了时间而且还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这种情况用一个比较潮流的词说就是“郁闷”了。

    上周笔者去听了生科院的一场讲座,因为大学时专业是工科,多少还是能听懂一些,但是很专业的知识确实不懂。不过想想看一个教授用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做出来的成果如果一说我们就都明白那么这项成果的技术含量应该大打折扣吧。所以一个学术性的讲座我们又不懂的很正常,也许正是不知道的地方会吸引我们去专研它,进而培养出浓厚的兴趣。至于我们完全不懂的学术讲座,建议最好还是别去听了,因为听了也是不懂。这只是个人的观点,也许不对,也许有那么一点道理。

    对于经验交流型讲座,我想这样的讲座很多事很值得去听听的。例如各位进入一些知名企业的师姐师兄介绍他们求职的经验,也许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少走点弯路。还有英语角等各种协会组织的活动,也会增加我们跟人交流的艺术。

    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去听讲座,也真的希望我们能在讲座中学到一些东西。文章写的很浅薄,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反映出我们研一学生在听讲座时存在的问题,这样更利于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
责任编辑:马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