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见伟大:重看电影《张思德》有感

  • 数学系学生支部 高 峰
  • 创建于 2005-04-18
  • 3828

     近日,我重看了电影《张思德》, 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对人民群众满怀赤诚之心。他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久久不能平静。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挥师北上。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苦战了三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冬,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革命的需要,不计较个人的名义得失。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了解了张思德的一生,我不禁想到,我们不少同志认为平凡的人所做的工作也是平凡的,常常为自己身份、职位的高低唉声叹气,不能专著于自己平凡的岗位。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正是在平凡中的岗位上表现出伟大的一生。撼人心魄的是什么?是张思德那种不计较个人名利、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你看他无论是当人梯,修车胎,站车尾,还是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无论是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还是向犯错误栽跟头的同乡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这位有思想、有道德、不爱说话、爱打赤脚的小战士,时时处处为他人利益着想,为党的事业效力。他不怕累,不叫苦,不争功,不贪利,不言亏,不叫屈,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怀一腔良善利天下他人。他以爱岗敬业为本,以造福他人为荣,以真诚善良为美,以忠厚纯朴为德。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高尚,他让我们领悟到应当如何做人。

    当前,全国正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不由得使人想起那些具有崇高精神、美好道德情操的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像李大钊、赵一曼、刘胡兰等,成为后人永远的楷模。在众多党的杰出代表中,张思德算得上是一个极普通的一员,然而他的思想的先进性,却值得我们每个党员敬仰与学习。

    今天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张思德那样的人。许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味追求高薪,而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工作中不想做具体的工作,老想当官,想做轻松的工作,殊不知一棵大树是从小树长大的,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底层做起,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升级。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以真正崇高的精神,用朴实和纯粹的品质折服了所有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让那光辉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真正的美善,将闪烁出耀人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数学系学生支部 高 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