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花棍乐趣,扬传统文化—记支教社科普活动

  • 李玉洁 许静静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04-18
  • 267
张奶奶表演“张飞骗马”花棍样式
张奶奶耐心指导志愿者打花棍
张奶奶为志愿者介绍花棍
志愿者练习打花棍

4月14日上午,正值玉渊潭公园第二十五届樱花节开幕,支教社志愿者在玉渊潭公园湖畔开展了“享打花棍运动、传老北京文化”活动,旨在增加大家对打花棍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宣传老北京打花棍艺术。

花棍运动最早起源于明朝,其花棍样式有八十余种并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打花棍作为一种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能锻炼手臂、颈部、腰腿等,还能开发大脑、对健身者的协调性及反应能力有很好的锻炼。这项运动老少皆宜,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室外都可练习。据悉,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和众多居民社区里,花棍爱好者都会自发组织定期的练习打花棍活动。

手持两根手杆左右互拨,把一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花棍在空中灵巧的舞动起来,反转腾挪、高抛低挑。忽而将花棍拨打上几米高的空中,忽而来了个水中揽月,让花棍贴地而飞,时而似毽子班脚尖轻佻,时而如陀螺般飞速旋转。常年在玉渊潭公园弘扬打花棍艺术的张爷爷夫妇为我们展示了“出水芙蓉”、“张飞骗马”、“落地生花”等高难度动作,引得志愿者及围观而来的游客一阵阵喝彩声。志愿者们也都跃跃欲试,纷纷拿起了花棍有模有样地打了起来。花棍“打”起来,使它在空中左右摆动而不掉落需要经过数月的练习。张爷爷在旁边耐心地指导我们志愿者动作和技巧,他说道:“你们年轻人手眼配合更好、灵敏度更高,学习打花棍会上手更快。”这给了同学们很大的鼓舞。通过一上午的练习,志愿者中已经有几个的佼佼者,并现场充当起了“小老师”,教起了游园赏花的游客。志愿者里张同学说,“花棍”作为一项运动来说,不仅能锻炼身体,更是富有乐趣,有益身心健康。

通过这次集体活动,志愿者们了解了打花棍运动,并能在现场打起花棍来,带动了许多游客参与进来,为这门老北京艺术做了很好的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李玉洁 许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