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国科大明德讲堂系列讲座M011号讲座举行

  • 许静静 傅茜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0-11
  • 343

【新闻网讯 许静静 傅茜】10月8日晚,明德讲堂系列M011号讲座在国科大中关村园区S201教室举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高丙中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的报告。

高丙中以西式建筑烟囱的保留、中国建筑挂灯笼等几个观感开场,使听众直观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含义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诠释。

高丙中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放在全球背景下理解,指出了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创新点和成效。他从法律法规和文化行政两个方面总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认为中国实践的创新之处在于广泛的社会参与。

高丙中从多个方面解释文化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巨变,并指出该巨变的关键在于理解“公共文化”这一核心概念。

演讲结束后,高丙中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此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相关链接: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类学民族志、公民文化、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兼职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已出版《中国民俗概论》、《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等多部学术著作。

责任编辑:许静静 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