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矛盾体的自言自语

  • 陈小君 (材料科学院)
  • 创建于 2013-04-16
  • 209

今天看关于林语堂的纪录片,里面说到林老先生80岁之际仍自称为“一团矛盾”。一个人的寝室,我在屏幕这头频频点头。的确,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感受。虽然这样说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是没办法,在文字面前我实在不敢用听起来高尚的语言去玷污它。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知从哪里学到的“事物皆有两面性”“要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虽然这两个观点的源头已无从查证,但它们对我的影响却是久远的(至少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里算久了),当然也造成了我现在的“矛盾”。

一般读者看到这里会有点晕,觉得这个作者又用老一套了,那就是绕来绕去把读者绕晕以证明自己的博学或者思想的深刻。那么,是时候举个例子了。

每天早晨,经过从寝室去往教学楼的天桥时都会看见一位老人。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刚下过雨,常常会看见他枕着自己的黑色布袋一动不动地躺在路边,有时候睡得似乎很沉,有时候却瑟瑟发抖。旁边有一个瓷盅,里面放着一些五毛或一块的零钱。一看就知道是一位乞讨者。关于天桥上环境的恶劣我不想再过多描述,因为那不是我的重点。

长这么大,不是没上过当,而且人都是会举一反三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也不是没有。加之也听了很多关于“职业乞讨者”的传说,而我等正在靠父母接济的“无产阶级”也在交出每一分钱的时候都惶惶然有一种歉疚感。然而那个躺在天桥上的老人又真真实实在揪着我的心,在每一个经过他的早上,每一个放学的正午和每一次黄昏。

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就是故意的,故意躺在我每天的必经之路上,故意衣衫褴褛,故意白发苍苍,故意拷问我的良心。然而我不是想不到,千里之外我的父母也和他差不多年纪,他们的头发也开始发白,身体也开始出现疾病,却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供养着我,我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们的血汗。所谓“矛盾”应该也不过如此了吧!每一次我捏着自己兜里的钱,经过他,脚步被他的样子拖着,心被父母的身影绊着,腿上如有千斤重石。好多次当自己终于成功逃脱时,往往发现已经手心冒汗,面红耳赤。

今天早上又看见了那个老人,这一次他的半张脸都埋在自己的袋子上趴着,睡得似乎很沉。他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我不敢想象的事情发生?今天的纠结尤其剧烈,我挣扎着逃开,眼前的路究竟通往哪里已经完全没有意识。当教学楼的自动门已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终于妥协“好吧,好吧,你赢了,你日积月累的坚持终于成功鞭打了我的良心,待会下课我身上这点钱就给你送去,只求能快点摆脱你给我带来的煎熬!”。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我急匆匆冲上天桥,却发现原来的位置空空如也!奇怪的是,我以为自己会释然,这下终于不用纠结了。却发现恰恰相反,脑子里“嗡”的一声。他去了哪里?他是自己站起来走的吗,还是被什么人带走的?原本兴冲冲的我这会儿却有点失魂落魄,由内心深处发出来的颤抖快要弥漫到全身。不过事实还是证明,我的脚步还是快于思想的(至于这是不是证明我其实是一个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这个以后有时间再思考)。很快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低着头从天桥的另一头走上来,慢悠悠放下瓷盅和袋子然后从容地躺下。我迅速走过去,放下手中的钱,这个动作只花了五秒不到,可是我还是不争气地感觉到了周围行人异样的眼光。他们大概已经习惯了这个人的存在,习惯了他自顾自地躺着,路人像影子一样来来往往,而我的行为让他们诧异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涨红了脸,仿佛周围人都在背后质问我,问我为何这样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我不敢转身抬头看他们的眼神,放下钱就飞也似地逃开了,的确,我是“逃”走的,就像刚刚偷拿了别人的东西一样,想要快速离开,离开那些“目击者”。

说到这里,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多种,但我想表达的却不是这件事情本身。类似的矛盾心理还存在于许多地方,一方面想要做一个好人,另一方面却发现往往做不到自己原本设想的那么完美。于是就不得不承认,原来我算不得一个彻底的“好人”,而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纠结的矛盾体!

责任编辑:陈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