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副所长的办公室,没想到小小的天地藏着一屋山水笔墨,墙上挂着梁彦龄老先生的山水画。大大的书橱里面,除了满满的专业书籍,还摆着很多他收藏的砚台,以及他设计的国际会议的纪念盘等。在水生所,大家都已习惯叫解绶启副所长为解所,而记者的采访是从听解所收藏的黑胶唱片开始……
人需要有业余爱好
解所的爱好很多。第一次和解所接触,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给记者展示了很多他多年收集的砚台,有端砚、歙砚等,还耐心地把砚台拿到水池边,沾上水,欣赏其多姿多彩的纹理,感受其温润如玉的质地……
平时闲暇,解所还会摊开宣纸,写上几行毛笔字,他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过,他写的是颜体,笔力强劲,气势庄严雄浑。解所自己还雕刻印章和制作电子管放大器。他的自刻章被女儿戏称刻得比本人还帅。解所也喜欢诗词,前几年在党校学习,灵感袭来,信手拈来一首《水调歌头——登井冈山》。解所也玩摄影,他说,通过镜头,能捕捉和定格很多稍纵即逝的瞬间。黄昏或者清晨,解所也会挎上相机,去拍摄自己看到的美景。而平日学科组的聚会、会议等,他总是拿着相机给大家拍照,都是在当事人无意中抓拍(他说这比摆弄个POSE更生动)。他还很用心地将这些照片做成电子书,配上诙谐幽默的文字解说,甚是有趣。
他说,人有时候需要有一些业余爱好来陶冶自己,不管是看书、写诗,甚至是信步走走,这样可以放松心情,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就像一个爱好摄影的人,处处都可以发现不同角度的美。其实,做科研就要像一个摄影者,能处处留心,才能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新的东西,才能有所创新。
热爱,才会一心一意
热爱艺术的解所如何走上科研这条路?解所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科学家。读完研究生后,就理所当然地留在所里工作,觉得能留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就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后来导师建议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解所轻松考取,然后就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科研道路。解所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觉得投身科学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整天和鱼儿打交道也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所以就一心在做。
也正因为热爱,所以更会义无反顾地付出。寒来暑往,解所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他都一一克服,直至走到今天。在研究领域,解所曾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专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课题)、973课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武汉市晨光计划等3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刊源论文50多篇。
“在科研这条路上遇到困难是很常见的,知难而上有利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很多时候,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出来的。”解所说,就科研来讲,遇到困难时,首先就是要查阅文献,看看别人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尤其应该从不同方面去关注,而不要仅仅局限在你所做的实验材料。然后就是要善于思考,书本是教给了我们知识,但有时候也会局限我们的思维,要大胆思考。查完文献,深思熟虑之后,就是要积极地尝试着去解决。大多数人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缺的是解决问题的勇气。
在水生所这么多年,解所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耳濡目染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理解和融入水生所深厚的文化底蕴。水生所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近距离接触老科学家们,他们的科研精神,为人处世之道,都是他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解所认为,人活一世,要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更要立志高远。“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不要把科研当作唯一可做的东西,要先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样再加上一定的科研素养,即便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也绝对是可用之才。
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解所在水生所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他说,中科院区别于高校最大的特点在于,科学院要做的是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重大需求,而这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培养科学的后备人才。中国科学院要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建设一流的研究所。解所说,在教育方面,一流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学服务人员,这是“一流”的前提;然后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这是“一流”的基础;有了这两项“一流”,才能吸引来一流的导师;有一流的导师,才能吸引一流的学生。这样“良性循环”下去,才能形成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在水生所学习工作二十多年,见证了水生所的每一步成长历程。”解所说,水生所的变化基本上就是科学院的变化,她的变化和国家的科学体制密切相关。过去,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科研成果产出多,解决了国家很多重大的攻关问题。现在这种以课题组为单位,尤其是为考核单位的科研体制有利有弊,需要随着科研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所长扮演的应该就是如何让大家去接受这种变化,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让全所发挥整体的综合力量。
作为水生所副所长,解所时常也在思考怎样让所里的各项体制日益完善。比如,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包括国内的一些院所,如上海的神经所、生化所都有研究生导师轮换制度,给导师、学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这种双向选择的制度有它一定的优势。然而,水生所能否采用这种制度?经过综合考虑,发现这种制度在水生所目前尚不可行,因为专业差异比较大,基础训练不同,学生经过一年的轮转,无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研二又要马上做自己的课题,会应接不暇,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改进。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研究兴趣,所里在报考研究生调剂的时候,以前采取的是老师选择学生,而现在采取双向选择,让学生先自己找导师,找自己喜欢的方向,自己喜欢的导师,然后导师再选择。
对于现在盛行的 “博士生越来越像专科生”的说法,解所认为,现在有些博士生只去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东西,“专”是对的,但“太专”是不对的。“博士”的“博”狭义的中文理解中有广博的意思,而作为博士生,应该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专业、很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应该吸收其它学科的营养,这才是一个博士应该具备的,才会有创新的发现。硕士生也好、博士生也好,在学习期间都应该多了解一些其它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只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东西。但解所认为,造成这样的现象,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有着毕业和就业的多重压力,很多学生想到了,但却没有精力去了解其它学科。现行的这种研究生教育模式还是需要继续完善,学生不但要多“做”,更要多“想”。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不提的一个词就是创新。解所认为,创新能力确实很重要,但现在“创新”这个词被提得太多了,很多学生包括有一些老师,都没能领会创新的具体内涵,只是一味好高骛远而不愿意去做一些基础而实用的东西。一提到实验就想有没有什么创新的想法、方法,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很容易出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创新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学生还是应该先把基础的东西做好,再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话,创新也会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们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水生小屋”连接我和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水生所有一个学生交流QQ群,名叫“水生小屋”,有几百个同学参加,异常活跃。QQ群除了发布各项大小通知外,有问仪器设备的,有问老师办公室的,有失物招领的,还有提建议的,包罗万象,什么都有。解所就是这个QQ群的创建者,他当时的想法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和学生交流、沟通,现在也真正成了同学们钟爱的“小屋”。即使解所在线,大家也能够畅所欲言、毫无顾虑,因为大家都知道,解所是热爱学生的,很为学生着想。平时解所行政工作很忙,科研也不轻松,但是群里只要一有声音,涉及同学们切身利益的,解所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给出回复和解决方法。他说,自己身为一个所领导,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个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他有时候在群里与学生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他希望听见学生内心的想法,也鼓励他们敢于提意见。他认为,学生提意见,是真心为水生所的建设出谋划策,希望水生所做得更好。对于他们,更应怀有一颗欢迎和感谢的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科大作为中国未来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作为研究生,很多人以后并不一定会走科研的道路,对于这些学生,解所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作为研究生的分内之事还是应该认真完成,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扎扎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科研。要么不做,要么就认真做,这不仅是科研态度,更是人生态度。虽然将来的职业也许与科研无关,但这中间学到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相通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禀赋爱好不一样,从事的职业不一样,但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却是不论大小的。
“爱生活,会生活,懂生活。”解所说,自己喜欢做科研,做行政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同时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家人。他说女儿是从小骑在他的脖子上长大的,他一直坚持有空就多陪女儿。女儿的名字取自《诗经》,许是因为遗传和熏陶,从小她就喜爱艺术,学过钢琴、芭蕾、泥人、书法……绘画还拿过全国奖项。解所说起女儿,一脸慈爱。
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解所认为,生活和科研应相辅相成,而不该背道而驰。
采访手记
之所以全文用的称谓都是“解所”,而没有用解所长、解老师、解研究员等,是因为在水生所,“解所”是个响当当的亲民称呼,大家都习惯叫他“解所”,就像一个老友一样亲切。采访解所,本想着一个多小时能结束采访,但实际上解所和我们一直聊了三个多小时。如若不是他要匆匆赶回去陪女儿吃晚饭,也许我们还会一直畅谈。来时烈日当头,去时已是彩霞满天。很庆幸在研究生期间能遇到解所这样的好领导、好老师,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研究著述多利国,为人处世重修身。无论在科研治学之道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之道是,抑或是在志趣爱好造诣上,他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风向标,敦促我们勤耕不辍,止于至善!